近期为了增加自己的阅读面,我先后读了三位大家的作品,一个就是村上春树先生的《且听风吟》,还有就是江户川乱步的《红甲虫》与《黄金豹》,再加上昨天刚拜读过著名推理小说作家阿莎加的《无人生还》。稍微有点感概而发,特意以一个门外汉的角度去写下一篇感想。
首先就是村上春树先生的《且听风吟》,我想先说说这本书的来历,大概是我在考N1之后购入,距今差不多七年的时间了。不过由于当时一直都没有抱过要将其当成参考书(创作)的想法,而且也并未下决心通过阅读其去提升日语的词汇和语感,所以当时只是泛泛地读过三十多页(全书共150页),就把它搁在书架上。
想当年某前同事曾借我一本乙一的《ZOO》,我大概花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总在睡前囫囵吞枣地读过了一遍,可能由于语言的隔阂,所以我并未深刻体会到旁人口中的译本所描述出来的恶心呕吐感与恐惧,但也通过作者的文笔能感受到很多部分的触目惊心和深刻的场面。在此就不再提及。
同样地,当我最近再次读起村上先生的《且听风吟》,尽管在阅读上没有遇到太多的障碍,但总有点触及不到文章深处的感觉,这个触及不到其实是相互的,所以同样地,《且》这个作品也并没有很深地触及到我,估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只是按指标地完成棒读,对于他的文笔以及欲表达给读者的部分并没有进行细究吧。
另外,《且》这部作品的故事性并没有很强,情节也根本没有起伏,哪怕是描写性爱方面,也只是如流水记事般几笔就带过。初读完之后,总感觉平淡,但又有带着不安,那种不安感其实是为作品中那几位主角而感到不安,尽管在结局里,富家子弟的鼠当了作家,我重回东京,断指的女孩消失了,那年无聊而平乏的夏天就此过去。但那种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性总笼罩在我的心头,所以因此为书中几位主角而担心。而那些网上的读后感里分析出来的什么什么日本颓废的大环境,又什么全共斗之下的政治局面,其实就我在原文中读到的,根本没有着笔太多,反而我觉得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年轻人,其实也和地球另一边的欧美年轻人一样,都在经历颓废的时光,只是欧美人当时正沉浸在嬉皮士与披头四罢了。
另一位大家的作品《红甲虫》和《黄金豹》,讲真,其实就是两部子供向的侦探故事,文笔用字就非常显浅,用语也非常正式,非常适合我这个素人拿来做阅读材料,并且还能读出那个电子书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江户川乱步的少年侦探系列真的一流,故事性也很强,但正如方才所说,它们充其量是子供向的侦探故事,故事性再强也只适合孩子们去阅读,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尤其对于一个极其渴望从其中习得文法技巧,表达方式的九流词穷作者来说,要是真要去研究此两篇作品,到头来只能够在儿童读物之中才能一展所长。两篇作品里所用到的推理可以说是一点也没有。最大的读后感就是:如果自己能再提升一下感情和语感,说不定也能转行去当一名声优。
以上两位大师的作品,我还需要提一提字数,我在百度百科看到的《且听风吟》的翻译本约46000字,那么按照我自己的翻译经验来说,大概《且听风吟》的原字数应该在60000字日语左右,然而江户川先生的《黄金豹》,我把全文复制到word文档里一统计,约在76000字。那时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江户川先生水文章的能力真的比我还要厉害,毕竟人家字数少近三分之一的《且》都能入选芥川文学奖了。
最后就要着重提一提阿沙加女士的《无人生还》,是一部长篇小说,我大概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就通读了一遍。我在未读之前,以为它是一本纯推理作品,实际上它在推理方面并没有太专业的表现,我的意思是作品之中所有角色所运用到的推理都是平民视角素人想法的逻辑推理,其实这样大大地接近了普通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在读完整书之后,我才感悟到其实此作品并非推理作品,反而是一部悬疑作品。而且我在从此书之中是学到一些东西的。
第一便是多人角色的处理,我向来对于群演场面或者多角色处理比较苦手,所以此作品里的多角色登场、场景转换、离场以及角色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是非常精妙,安排极度自然流畅,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门外汉,只强调场面,画面的门外汉来说。阿沙加运用了大量的对话与心理描写,便能将角色个人的性格,想法行动甚至多人共处的互动场景给表达出来——在读者的脑海里表达出来,这样的手法最大的好处就是:
自己不用过分描述或者对场景与画面对定性刻板的处理,任由读者对于角色形象以及场景的想象。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获得极大的自由,而不因为文笔或者贫乏的想象力来拘束和限制自己。比如我这种门外汉,就常常拘泥于某个情景的背景构成设定,明明是个编剧,硬是把美指和道具布景的活给揽下来,而且还费煞思量也想不出来,反而耽误了故事的创作进度。
当然《无》的整个故事当中,也有我读不通的地方,说的当然就是那两处个人觉得稍微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但其完全不影响整个作品的大局设定,而且若要细究全作品不合理的地方,估计就要涉及药学,弹道学,物理学等等问题了。
总的来说,《无》这个作品对我最大的启发便是多角色以及场景处理,并且令我懂得为了故事的推进,一定要学会简练,如非必要,就免得在某些不重要的地方大费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