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尽管我过着很平凡的生活,但还是很感谢自己曾经的选择-复读。如果说高考是人生的一场战役,我失败了一次,也很幸运地成功了一次;一个空间不大的复读班里,装了一群稚嫩的“二战”人,满满当当坐了七八十人。同样地不想后期无数次地懊恼,大家都选择为自己再拼一次。
时间仿佛回到了第一次自习的夜晚,走到自己的位置,安静地坐下打开书本。教室里静的倘若旁边人轻咳一声,都是巨响。当天晚上我就后悔了,为啥不选择一个专科学校去读呢?很显然,我没有100%勇气能坚持走下去。
当下很多人聊着孤独感,复读的日子把孤独唱成了歌。每天早上6点半早读,晚上10点下晚自习,上床已经11点多了。在床上反复翻转,索性再拿着电灯在被窝里看会书。迷迷糊糊睡着后,新的一天又是雷打不动的日程。
那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周日半天假期,一回到家就坐在电视机旁,端着手里的饭碗,乐呵呵地追着快乐大本营。父亲笑着说,人都快钻进电视机里面了。父母对我的学习一直是放养式,但我每走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中考我的分数只能上最差的高中。那时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很重,很多同龄的女生都进厂打工了。父亲觉得好学校环境还是不一样,花了小半年的收入托了关系,把我调到好一点的学校。
实际上,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要好好学习,稳步地从班级倒数升到前十名。第二个学期跟父亲一起去学校报名,班主任对父亲说,上个学期我班级排名提升至第12名,父亲没说啥,脸上挂着笑。
高考最深的印象是,住的宾馆旁边就是杀猪厂,时不时传来杀猪声。第一次兴奋大于紧张,跟同学边看书边聊天,一直到好晚才睡。考试迷迷糊糊就考完了,当晚跟同学们去网吧通宵了,第二天才回家。
等成绩出来后,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母亲常年在外务工,打电话跟我说“你决定复读的话,我供着你”。你看,父母总是那个最支持你的人。那个时候老师也是真的好,特意到家里跟父亲说,一定要复读。几个老师走街串巷去学生家里,让家长支持孩子读书。我站在旁边,全程没说几句话,就跟老师提了一个需求,要坐在讲台的旁边。
一年的时间过的很快,在不断地考试、刷题中度过,直到高考前我的成绩一直在十三四名左右。这个排名在我们学校,能考上一二本的几率不大,不敢懈怠,午休只敢睡10分钟左右。最终的结果对我来说,很满足了,以班级第二名选了一所省外一本学校。
如今大学毕业已经7年了,复读的场景还刻在脑海里,同千千万万复读学子一样,资质普普通通的我,因为不断地去学习,间接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改变对很多人来说微不足道,但于我而言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