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三叔来城里,闲聊天,聊到食品安全问题,他讲了邻居老翁的一些往事。
那时农村很穷,粮食不够吃,就用地瓜、南瓜补充。邻家老翁那时已有60多岁,三代同堂,吃饭时围着一大桌子。
地瓜储存不好,容易长斑。从外表看是斑,里面就有一块变质了,发黑,形状像钉子,俗称“苦钉子”,奇苦无比,不小心咬上,满嘴怪味,久久去除不掉。所以,是吃地瓜时最不愿遇到的事。对邻居一家人来说,更是如此。
为什么呢?
因为邻家老翁不允许把“苦钉子”吐掉,开始儿孙们忍受不了这种苦味,悄悄吐在桌子上,老翁发现后就捡起来放进自己嘴里,甚至连儿媳妇吐出来的也吃,弄得大家都很尴尬。老伴儿劝他,省那么一点点还能怎样?老翁答,时间长了就省下了。
按照现在的认知,变质的“苦钉子”肯定是含有多种毒素,对身体有害,但吃了那么多的“苦钉子”,邻家老翁却活了92岁,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