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想做却没做的事?
你有哪些一直想学却一直没学的技能?
我先列一下我自己的:
- 锻炼身体
- 学英语
- 坚持看书
- 锻炼演讲
- 坚持写作
- 锻炼冥想
- 学习理财
- 学习摄影
- 学习PhotoShop
- ......
不往下写了,太多了,相信大部分人都能找到很多自己想学却一直没学好,甚至还没启动学习的。是目标太遥远吗,是时间不够吗,是学这个太困难吗......显然都不是,估计大部分人都不得不承认,就是自我驱动力不够导致的。
拿锻炼身体举例,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应不应该锻炼,当然应该;有没有好处,有且有很多。但很多人很多时候依然办完健身卡去了几次就结束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我们有时候不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锻炼身体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列举几点,能够健康,身材好,体力好......但这些与我们自己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可能也健康,身材也不太差,体力也不错......健身的确好处一大堆,实际与我们自己有关的好处到底有哪些,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恐怕思考的人不多,这也造成了我们认为是对的,应该做的,但潜意识里不认为对我们有用,结果就是自我驱动力不够,心血来潮坚持几天就无疾而终了。
再比如学英语,我们自己真的发自内心的认为英语重要,需要学英语,日常工作生活都要用到,那自我驱动力肯定很强,不得不用呀;相反,我见过周围很多人学英语的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英语重要,肯定以后能用得到,自己确实也得学点什么,那就跟着学英语吧,而他的实际生活工作中会不会英语都没太大影响,那样当然自我驱动力就低了些。
刚需
可以想象,如果想学的技能对实际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我们根本不太需要,那自我驱动力就很低,你也不出国,不看外国电影,不阅读英文书籍,确实不用学英语,要能学好英语,要么逼着自己忍住学,要么找到一个自己必须学英语的理由,也就是要有一个刚需,有了刚需,我们才更容易成功,因为刚需才是最好的自我驱动力。
比如你有这迫切的出国愿望,或者有强烈的阅读英文书籍的需求,学英语不会变的容易,但驱动你学习却容易很多,你会更加投入,专注......学成功就容易很多。一个已经影响健康的胖子,他不需要太多自我控制就能去锻炼,而让身体好的人去坚持锻炼就需要多一些自我控制才行,这就是胖子锻炼有刚需,不锻炼不行。但让一个健康的人坚持锻炼,显然健康就不是他的刚需了,假如他在谈恋爱,追求一个爱美的女生,女生对他的身材要求很高,此时他锻炼的驱动力就会很足,因为有了新的刚需,要锻炼出一副好身材。
所以,最好的自我驱动力来源,就是刚需。
想想我们自己是怎么学会上网的,怎么学会打游戏的,从来没有说先看个什么教程吧。我初中毕业家里给买了一台电脑,那时候我连操作系统是windows98,xp什么都不懂,什么c盘,d盘啥的不知道,买了游戏光碟回家后不知道怎么安装游戏,但是高工毕业后,我已经是我周围的圈子里最懂电脑的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不会,电脑总搞坏,为了玩游戏,就会去想尽办法去学,那时候的杂志《电脑迷》《电脑爱好者》《电脑报》《游戏爱好者》等等,每个星期我都会买六七本杂志,在高考前复习的1年,每天23点放学,我依然没有断了看这些杂志,这个驱动力就是背后的刚需,前期是要搞明白软件硬件,会用,后来是要在周围人的圈子里最熟悉电脑,当然后期主要看编程方面的书了。
想成为牛人吗
其实我们学一些技能很有用,也有很多刚需,但是我们自己给忽略,前面我们更新过关于落后的概念《重新认识落后》,知道了自己是落后的,才会有进步的动力,此时的想进步就是刚需。
我周围很多同学,毕业时大家相差不大,有些人一毕业就找了一个单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混日子,期间大家联系也不多,五六年之后的小聚会,说起工作生活相关,相比之下已经拉开很大差距了,有几个同学忽然意识到了落后,之后的日子就拼命看书,辞了旧工作,有的来了北京,有的去了其他城市,不想在小城市这么混下去了,借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想变得牛逼,以后见面时候好炫耀,当然这就是他们的刚需,所以他们能够不停的进步。
其实没什么变化,只是一次聚餐就让我的同学找到了进步的刚需,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刚需,只是我们认为自己不需要,或者感觉自己不需要,都感觉自己过的很不错,自己比别人好点,这也正是乌比冈湖效应。
找借口和等待
刚需是驱动力的源头,但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那么有什么刚需是不正确的吗,当然有,比如抱怨,找借口,吐槽等等,这个就是典型的刚需,但不正确。
想想你在哪方面做到过第一,做到过最好,哪怕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你是什么感觉。想想那些在这个方面没有尽力做到最好的人,或者说只是按部就班做的人,他们是从来不知道你得第一是什么感觉,从来不知道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通常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将别人的努力合理化。对于这些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掉进了一个坑里:把找借口当做刚需,想出来就困难了。听没听到过失败者评价成功者有经常这么说,“给我机会我比他做的还好,他只是运气好”,“给我100万别说跑1个完整马拉松,10个我也能跑下来”,“他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要练了这么久我比他干得好”,“给我人我比他干的好,你不给我呀”......这就是把找借口当刚需了,每次失败都必须安慰自己。
第二个要主要的坑就是等待,你肯定听过,“等我到xx的时候”,看似是刚需,只不过不是现在,等到某个节点时候,实则有过等待经验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种无谓的自我安慰。等待可以让我们无限推延所谓的刚需,等真到那个时候通常又会被推延,甚至不了了之了,真正的刚需是从不等人,发现就要去做。
三个层次
前面我们提到过passion(《成功的另一条捷径PASSION》),这个passion和刚需有很多重叠之处,比如说兴趣,好奇心,即是passion也是刚需,我来说说他们的区别,我认为做事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passion,找到的做这件事的真正意义,发自内心的激情,不是简单的兴趣爱好或热爱喜爱,是一种自我认同感,骨子里的认同,是有比做这件事本身更高层次的一种精神追求,主动追求的;第二个层次是刚需,自我驱动力的源泉,不做不行,不得不做的,这和passion有很多重合;第三个层次就是逼着自己做,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毅力,坚持,自律等等词汇。
这些层次不会改变事情本身的难易程度,但会改变我们自身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你10天学会开车,他2个月学会,技能本身没有变化,是你更加投入、专注了而已;同样写一篇文章,老司机即使非常不想写逼着自己写可能2个小时就写完了,假如你是新手,非常愿意写,非常有热情,也可能要花好几天才能写出来,这个是passion解决的,他能解决的是你持续下去的动力,会让你从菜鸟更快的变成老司机,而不是更容易。
践行
开始一个专栏,为自己每次要干的事,都找一个非常好的passion或刚需,记录下来,标题类似为什么xxx,为什么xxx,为什么xxx......反复说,给人讲,甚至反复给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