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川月
自从《老师•好》这部电影,于2019年3月22日全国公映以来,各种评价不绝于耳。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还是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决定去影院看看这部反映高中校园生活的电影到底如何。今晚无他事,于是独自一人去看了这部电影。(独自一人看电影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影片的欣赏中。)
电影故事的架构,并没有脱离大部分中国中学校园影视剧的俗套:故事发生在1985年至1988年间的南宿一中――一个县级中学,刚入校的高一(三)班学生,由于班主任苗宛秋(于谦饰演)的刻板、严厉以及只欣赏和信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生们开始了和这位老师各种对抗。当然,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位如严父一样的苗老师通过一件件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了他的良苦用心,最终感动了学生。理解老师之后的学生们开始竭尽全力为班级和老师做事。即便是班里最刺儿头的学生,最后也融入了这个集体中。师生之间起初因互不理解而对抗,在相处中因逐渐理解而开始替对方考虑。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中学校园故事模版。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高中语文老师,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强烈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真”与“假”。
先来说说这个“真”字。
故事不能说新颖,但还是有几处打动我的地方。临近高考,学校有一次文艺汇演大赛,为了让学生全力以赴迎接高考,苗老师就禁止学生参加这次汇演。而为了一雪班级去年拿二等奖的耻辱(因为苗老师只认第一,第二对于他来说就是耻辱),关婷婷就带领班里同学课余时间偷偷排练集体健美操。苗老师发现后,立刻中止了他们的排练,只有倔强的关婷婷一个人没有放弃。在汇演开始后,班里在上自习课,和现在的高中一样,依然是班主任看班。但全班同学以各自理由溜出了教室,到汇演大厅参与和支持关婷婷的健美操表演。教室里只剩下了苗老师。
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苗老师的思绪回到了他当年高考前的一节自习课上,他坐在同学们中间吹口琴,这时班主任老师(张国立饰演)进来了,他面带微笑,没有言语,只是用眼神儿和手势示意他继续,然后老师就离开了教室。当年班主任对自己的理解,让苗老师也理解了今天学生的举动。当汇演结束,学生们捧着一等奖奖杯回到教室时,苗老师动情地说,“孩子们,明天去我家吃饭!”
也是在这次吃饭中,学生们知道了苗老师当年曾因全省高考总分第一被北京大学录取,又因出身成分高而又被取消了入学资格。说起这段经历,当年的内心的痛苦还萦在心头。他又想起了痛苦万分的自己独自一人坐在学校教学楼的的台阶上忧伤地吹着他的口琴,苗老师的班主任轻轻地安慰他说:“去当个老师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于是,苗老师就上了一所师范大学,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这两个充满真情的场景深深打动了身为老师我。其实,现实中的老师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严肃刻板、不通情理,许多时候他们古板行为的出发点恰恰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考虑。苗老师的班主任当年的这番话也在提醒我们做老师的: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来说,教师们对下一代起着精神引领的作用,责任重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电影中的“真”还体现在学生间的情感表达上。电影有不少表现高中生爱的情愫的萌动内容。我想这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不能回避,即便是最压抑的年代,到了十五六岁的年龄,随着学生身体的不断发育,他们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是一种不可抑制的正常的表达。即便压制,它也客观地存在着。
《老师·好》这部电影对学生情感处理得比较真实。以我个人高中时代的情感体验来分析,高中生所爱慕的对象大多是或学习好的,或长得好的(男生应该是帅气或有男子汉气概的,女生应该是美丽温柔的),因为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价值判断:“欣赏美和好”。
本影片中“安静”和“洛小乙”就很复合我心目中的“美”和“好”的标准。安静,品学兼优,长相又文静温柔美丽可人,洛小乙,由于从小失去父母,跟着爷爷长大,用现在的话是学渣一枚,但长相帅气,做事有原则,浑身散发着一种意气又带着一股痞子之气。我觉得这两个人之间互相产生爱慕之情是很真实的,至少,是复合我的审美体验的。剧中的关婷婷,一个热心而同样情窦初开的富家女孩儿,由于也暗恋着洛小乙,想尽办法和洛小乙接近。所以接下来安静和洛小乙之间的交往的小美好,以及关婷婷因嫉妒而诬陷安静和洛小乙的情节,都显得那么的真实。
尽管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时的高中生活,但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愫之一的爱情,则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表现青春生活的文学作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永恒话题。这部电影,也因这一点打动了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