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夏日,总会出现一段阴雨连绵不绝的天气,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故南方称之为“黄梅天”。
今年的夏天已过,却台风不断,接踵而来的连续雨天又仿佛把我们带回黄梅天湿漉漉的气候里。
黄梅天湿度大,人体易有粘腻不适之感。传统医学认为,“湿”为自然界气候。当但气候变化急骤,而人体却没有适应,“湿”就成为致病因素,称为“湿邪”。
我们所说的“祛湿”,更多的是指改善体内水液代谢异常的状况。今天,我们盘点一些常见的“祛湿食物”,尝试用营养学的原理解释“祛湿”的真相。
薏米提起“祛湿”,总是先想到薏米,它“祛湿功效”可能和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有关。
传统中国的膳食模式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谷类、蔬菜)为主,优质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渗透压失衡造成体液积累形成肿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水肿”。
而用薏米代替等量米、面,可多摄入约25%的蛋白质,有效缓解蛋白质营养不良,减少体内水分潴留。
红豆
红豆“祛湿”能力与薏米齐名,被戏称为“祛湿双雄”(好吧是我现起的.....)。
红豆(杂豆类)和薏米(谷类)的搭配,实现了不同食物种类的蛋白质互补,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再者,红豆也是高蛋白的典型代表(干红豆中1/5是蛋白质),再加上钾/钠比值极高(约400/1),可增加水分和钠的排出,起到“祛湿”的作用。
冬瓜
冬瓜和红豆薏米相比,冬瓜的蛋白质低的可怜(仅有0.4g/100g),但好在冬瓜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钾,再加上水分较高而能量较低,多食不易发胖,自然给人“祛湿”的感觉。
紫菜
紫菜是公认的“营养素的宝库”,干紫菜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6.7%,钾含量也高达1796mg/100g,还含有丰富的钙和镁,这些营养素都和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有关,所以紫菜也算是优秀的“利尿祛湿”的食物。
但碍于每日摄入的分量着实有限,所以一般不作为饮食中的主要食物种类。
总而言之,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祛湿食物”,确实有着它作用的依据。但中老年人出现的“水肿”,更多的是由于严格控制饮食后的蛋白质严重缺乏。
结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我们更建议他们每日饮奶,摄入一定量的荤食,不仅维持健康的体重,也利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
*本文系茄子营养师特约作者原创作品,如有转载,请留言与我们取得授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