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有老师教学“认识千米”让学生到操场走一千米;有老师在“认识吨”一课时考虑让学生体验一吨沙还是一吨水。
思考:重新梳理计量单位的教学。
有了基本计量单位后,就形成了一个衍生出其他计量单位的参照标准。衍生的途径就是基于数感而形成的关于计量单位的意感。
衍生单位的体验需要由学生在基本计量单位的基础上通过数感来完成。
样式一:基于体感刻画的基本计量单位
基本流程为:经验的呈现→工具的定量刻画→体感的定量刻画体感的深度体验→计量单位形成。
如“千克与克”的认识
环节一:经验的唤醒→环节二:一千克的确认→环节三:体验一千克,比比谁是大力士→环节四:估一估,谁估的最准?→环节五:认识一克有多重
样式二:基于数感刻画的衍生计量单位
比如“认识吨”
环节一:经验的唤醒→环节二:阅读书本,一吨有多重?→环节三:操作,一吨有多重?
【一千克与一吨的重量感便替换成了一与一千的数感】
学生关于计量单位的学习起源于实实在在的体感(手感),但绝不可以一直停留在体感。
每位数学老师的数学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永远是用思考来解决问题的。
今天班级有个男孩子一边做数学计算题一边流眼泪,为什么在哭呢?可能是因为我批评了他做题态度不好,亦或者是他真的不会做,可是又被老师逼着自己订正的无奈与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