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微习惯养成第14天。
起床时间:8:00
运动时长:30分钟。
运动项目:快走
微习惯感受:
周末,非常奢侈地睡到了八点才起床,幸福感满满的!
收拾好自己和宝贝,然后带她去了一趟老公办公室,把老公拖着跟我一起去科技馆。从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整整三个小时都陪着宝贝在科技馆里走来走去,蹦蹦跳跳,一刻也没有停。回家的时候已经累得不行了!不得不感叹,孩子的精力真的是太好了。真心希望自己也能有这么好的精力啊!
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离不开: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
一想到这里,又赶紧换上运动鞋,趁着晚饭前的空档下楼快走了30分钟。
今日新知:
几种拖延症的原因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每个人患上拖延症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类:逃避压力型、追求完美型、寻找刺激型。
逃避压力型,就是一想到要做的事,就觉得难、闹心、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害怕做不好让人笑话,所以能躲一会儿是一会儿,跟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欺骗自己。
追求完美型的,这些人的理念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极致,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动手,结果一拖就没影了。比如明明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早就应该结束了,但是你告诉自己,要跳槽,得提前做好准备吧,所以你一边所谓的准备,一边能拖一天是一天。这种类型的内心潜台词,永远是:“我还没准备好”。
寻找刺激型。好多事,他们就是故意压着不做,非到等最后火烧眉毛了,再来玩命搏一把,要的就是演出一个绝地逢生,演出一个英雄归来。比如,期末考试再有一个月就到了,还是不管不顾,天天玩,等到考试头一天,咖啡厅里熬个通宵,第二天直接进考场。
三种类型:“能躲就躲”,“能准备就准备”,最后一种是“能绝杀就绝杀”。
想要战胜拖延,你可以:
第一,拆分任务时间。每秒钟,只摆一下,没那么难,就从这一秒开始吧;
第二,用好碎片时间。别拿苍蝇不当肉,时间刻度可以再小一点;
第三,找到最佳时间。你是“百灵鸟”,还是“猫头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