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我们时间管理践行群4.0的第一周,正好在阅读《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于是决定本周的主题就是对本书的体会。
先说个结论吧,从这本书上,学习到了做人的方法就是知行合一。学习的方法就是概念加上方法论。
从做人说起,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高品质的生活从完全停止自欺欺人开始!”
多数时候我们的恼怒不是真正的对某件事情有比别人更高的见解,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分到一杯羹。
就像李笑来所提倡远离的一种人,他们的努力是为了获得别人当时的认同。这种称之为表演形选手。反观自己的学生时代,妥妥是个表演型选手,似乎每天学习都十分用功,但到头来也成绩平平,缺乏思考。反过来思考,那种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辛劳的话虽然不一定是错的。但是这样的做事到头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指不定还因为你的“辛劳”耽误了他人的时间。
李笑来的的书中说了不少做人的方法,琢磨起来竟觉得这些方法可以说都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方法论。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上面拷贝下来的知行合一的概念解释。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行动应该是相一致与统一的,似乎不难,但常常意识到自己是否做到,却不容易。比如在开车时边自己违反着交通规则,边大骂他人插队过红绿灯的人,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至于学习的方法,反过来看上面学习做人的方法的时我自己做的事情,先找到概念,认真学习概念,懂不懂没有那么重要。再去找/学习/琢磨对应的方法论。慢慢来,有多个知识点的链接之后,相信自己可以融会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