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没有笨的下级,只有眼界不够开阔的领导,每一个同事都有值得关注的重点,让TA做最胜任的事情。
如果一个管理者的眼界,内心频率是宽的,他就会将一切人都为他所用。所谓的仁者无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他的心中没有一个对立面的敌人,而是不断的去融合。
早上听《梁柱庄子》,听到上面这一段话,一个管理者的关键功课,是能看见每一个同事值得关注的重点,让其做可以胜任的事情,发挥其价值,让一切能为自己所用。
回到家庭,回到各种关系,都是相通的。这里的“用”是一个积极的用,能看见他人的优势,并让其以优势的这个点找到自信,去发挥与创造价值。
说回来就是专注在正面,对孩子尤其是,纠正小新的拿笔姿势,每一次要指正之前,都会告诉他某一点已经好了一点点,接下来要改正的地方。他在练字的过程中,我如果点评时,一定是先圈出他写的好的那几个字,具体评价笔划的力度和结构都写的很好啊,整个字看上去都充满生命力。然后再和他一起哪几个字可以改进,问题在哪里。他写的日记或者短文也是,如果一定要给予什么指导,一定会先肯定他某句话写的好,描述得贴切生动,幽默好玩。尽管错字连篇,一般也不刻意花时间纠正他,因为知道这些都不用着急,他会学会这些错字的。因此他对练字、写日记短文都不抵触与惧怕,甚至是很投入和喜欢的。而我并没有做什么,仅仅只是不去破坏他的热情,找到每一次可以欣赏的地方。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才能激发每一个同事的热情和积极性呢?首先是不是也是需要专注在正面的评价里,在任何一个同事身上找到他可以胜任的点,当一个人处于被尊重和信任的状态时,就能创造他更大的,可能被自己都忽略的价值。面对问题,先不评判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想办法共同找到解决方案。蔡颖卿在《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里也说到,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要第一时间说这是谁的责任,而是尽己之力,融合他人之力去找到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凝聚力,就得到了成长。
这样的管理者就是“仁者”,他的内心是开阔的,没有评判的对立面,没有假想敌人,能融合一切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