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本书《直面内心的恐惧》中的四种人格吗?
童年的经历在每一种人格或是恐惧原型的形成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年的秘密》,这本百年前的经典著作。
可能有人要问了?时间这么久远,是不是不适合现在?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
本书的作者——蒙台梭利女士,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所创立的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曾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她在书中所讲的一百多年前欧洲家长们对待孩子的方法,和今天中国家长对待孩子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甚至书中所举的事例,每时每刻仍在我们身边发生,很多错误的方法也在继续沿用。
《童年的秘密》最核心的观念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本能,什么意思呢?
所有的新生命都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机能,像蜜蜂一出生,就知道该怎样去成长,而小孩子也有一个自己去成长的生存本能,他在通过他的方法去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这个世界。
而大多数家长所做的事,恰恰是阻碍他自己去探索,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本能。
来看看以下的场景,是否在你的童年和你孩子的童年中,都是一样一样的熟悉......
场景1:你不能...你不许...
“小孩子不要乱跑”,“这个你不能碰”,“别大声嚷嚷”...
家长并不是不能管教孩子,而是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合适的度,不能只是一味的禁止或是呵斥。
还记得“强迫人格”吗?就是被困在了诸多的“你不能、你不应该”中,成人后惧怕去做任何改变。
场景2:你怎么学的这么慢...
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家长会在一旁鼓励和期待,一旦进入到学习阶段时,情况却大不相同。
比如:孩子开始学系鞋带,总是系错;学写字,总也写不好;
这时候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刻到了,有的家长会秉持最初的耐心,悉心教导,还有的家长呢?实在受不了,就甩出一句:你怎么还学不会啊?是不是笨啊?怎么学的这么慢?当年我也没像你这样啊....
更多难听的话,不胜枚举,孩子当时不会表现出什么,但在幼小的心灵上已经打上了一个个的烙印,也许会伴随其一生的成长。
场景3:不行我来!
场景2如果继续,有的家长就会放弃让孩子动手,采用最便捷的方法——自己“帮”孩子完成。
看似是帮,实则是替代,孩子丧失了学习探索的机会。
久而久之,要么孩子会依赖家长,反正我不做有人能帮我做;要么孩子已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那索性就不做了,这样的态度如果代入到成人世界,该是多么的可怕。
成人也许长大了太久,已忘记了自己童年时的感觉,习惯了用固有的思维决定所有,但却限制了儿童多少无限的可能?
也或许,成人对生活的麻木,一层外壳已经在其周围形成,最终将会使他变得麻木不仁和冷漠无情。
若你的童年是精彩有趣的,请带给你的孩子一样的童趣;
若你的童年是黯淡无光的,请努力给孩子创造不一样的光亮;
因为童年是熹微的晨光,是垄土中的幼芽,是你我心中最亮的星。
明天继续《童年的故事》(二)
每天22:00期待与您相约
感恩美丽遇见,感谢美好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