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的第六季终于回归了,首秀里,有一个辩题引发了我的思考,那就是“正确的废话有没有必要说”。
“何为正确的废话”从正反方的论辩中,不难看出,它指的应该就是那些有道理却看起来对听者并无实质性用处的话。比如“感冒了,要多喝水啊;受伤了,别难过啊……”诸如此类的言语。
反方许吉如在论辩时,她的论证一下就吸引了我,一个人开口前,如果能仔细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说话水平,竭尽全力地将自己所说的正确的话变成正确而有用的话,那么于自己,于他人而言,都是有用的。
毕竟正确的话,很多人都会说,可说的话是否有价值,是否称其为废话,就要看说的话对听者是否有用了。这样看来,不说正确的废话,的确是一种尊重听者的态度,以听者的感受和需求为出发点,尽量能使自己说出的话更有实效性,这样确实对言者的要求更高些,也无形中提高了说话的门槛。当然,更无形中提高了交流的难度及言者自己的说话水平。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是这样,生活中也许就少了许多看起来无用却温暖的交流了。比如,工作累了时,父母一句爱的唠叨“多喝水,要吃好点儿”也许对缓解疲劳,确实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可是这句话带来的温暖却足以使听到的人得到无尽的力量。
而它之所以被视为“正确的废话”不过是因为现在很多时候,当我们被压力和焦虑包围的时候,根本忽视了这些话语背后的爱与力量,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句可有可无的废话。
当然,也还有一些最为简单的却是最“真”的道理,因为没有实操性,也会被看作是正确的废话。 因此,其实不难发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正确的废话”的概念出现,也许是因为时代变了,听的人变了,变钝了,变焦躁了,变功利了……于是,我们迫切地需要一切可以直达目的的金句。它们能指导我们,最好是手把手地指导,将我们正需要的一切都能转化成为具体而微的步骤指导。
如果是这样,那么听者接受到的就是最直接,最不需要思考的“正确而有用的话”了。假若这样的话,交流还有意义吗?言者要说一切经过思考的对听者全然有用的话,而听者需要接收到对自己直接有用的话,他们不需要感受言语背后的深意,不需要体会言语的温度,甚至不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只需要它实际有效就好。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想想,不是有些可怕吗?或许,“正确的废话”这个概念本就不该出现,既然是正确的,就一定是有用的,也许是让听者感受到温暖,也许是告诉我们一个至简的却又是本质的道理,也许是一个具体的指导性的建议……不管怎样,它的呈现应该都是多样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表现为“有用”。
言语本就是主观的思想的呈现,因而,言语也很主观。既然如此,那就没有正确与否,更应该讲的是适合与否。只要是适合听者的,就应该是正确的言语吧。
听者能用心去体会言者言语的价值,那么于他而言,这就是正确的言语,既然是正确的,也就没有“废话”可言了吧……
其实,我还想继续跟自己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