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了一个非凡的意义开始写作的时候,跨出第一步后重要的是怎样落地才是关键。那该怎么写,如何写才能写好?这是摆在每个爱好写作的人跟前的现实问题,在如何写之前需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很多人会觉得生活、工作很单一,好像没有那么源源不断的话题和内容来输出?真的是你以为的那样吗?
写作+的模式让话题无限
写作本身没有那么重要,内容才是灵魂。以前在窄思维框架中总担心自己总会有一天没有话题可写而枯竭,最早在007不写就出局中国行西安站线下分享活动之时,就听到了覃老大分享的“写作+”的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从窄思维框架中跳脱到宽思维框架中,写作可以跟学习、工作、经历、爱好等等都可以结合起来衍生无限的话题和空间。
写作+学习,考试不用急
比如007的战友何坤灵坚持了1000天日更考上了剑桥大学,教就是最好的学,通过写作输出的过程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深度吸收,如果你在学习,不妨试试将学习和写作结合起来。如果你既没学习也没考试,那就写读后感吧。写读后感是很多人写作的起点。
写作+工作,收入多又多
今天听到覃老大分享的关于琴行老板讲写作+琴结合的应用,从客户需求方向的比如“避免的坑”,以科普知识为方向的“多少问”,还有以客户故事为方向的,可以扩展出非常多的内容。
昨天刚好跟一位朋友喝茶聊天,她在内在成长方面走了很多路,很有悟性能给人点拨,从事着让人羡慕的工作,她喜欢喝茶,对茶也有深入了解,她说想以卖茶的方式来修自己跟财富的关系,以写作+的模式,我想可以以这样的思路打开茶叶分享。
从茶文化角度出发普及文化、健康角度以及玩茶人的乐趣,让不了解的人对茶世界充满一些好奇和多一些了解;
从茶叶本身出发有哪些种类、什么工艺,怎么鉴别,泡茶又有什么讲究?
从喝茶到观人,把她对茶的理解,茶如人一样的感知,把茶和人之间建立起链接。
如果没有具体的产品,写教程最适合新手的写作方式,比如007战友金马在币圈从教程写起,一举成名。对我来说,可以以专业角度为切入,写科技文来深度掌握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写作+经历,打造影响力
一个人的经历是写作最好的素材。如果觉得自己的经历不足挂齿,那就去经历更多的事情,以创造的方式生活,活的丰富而精彩,人这一辈子多一些体验才不枉在这个世上走一遭,在“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这种循环中不断让自己的生活丰盈起来,流淌的文字才会有灵魂。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始终贯穿用户思维,不是别人喜欢什么就写什么的没有原则,而是以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读者关注什么?内容要与读者有关,对读者有用,替读者说话。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向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所以先找到你的“写作+”。
3招让文字生动起来
简洁,类比,画面感这三招可以让文字更生动。
简洁:
直接表达不加粉饰,少用副词
好的句子:动词+名词
要用主动句,不要用被动句
类比:
比如007圈子就如成长的淘宝
用熟悉的解释不熟悉的
类比要有熟悉感和美感
画面感:用文字画画,让画面动起来
五官写作法,看到了什么,鼻子闻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不同纬度
照相机写作法,静态
摄影机写作法,动态
想要文章生动,可以借助一些技巧但不局限在技巧上,而更多是要有情感和画面感,像写情书和聊天一样去写文字,酝酿情感,有感而发,带着一份敏感的感知去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和思考,有用是写作的终极技巧。
好习惯+对的圈子让写作停不下来
写作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不是有了灵感来的时候的行云流水,而是通过大量刻意练习的积累,不断的输入和思考,要有好的习惯和对的圈子才能坚持下去,想要听不袭来就要有目标,有圈子,有节奏。
有目标:假装写本书,每天写多长时间或多少字。
假装我要写一本书,我会写《我身边普通人的蜕变故事》,用时1000天。
有节奏:写作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用小而美的进步迭代精进
保持节奏无比重要,一旦开始不要轻易停下来,因为每一次启动的势能会非常大,如果写一篇文章最好一气呵成,不要写写停停。
要有圈子:一个人不想走,一群人走的又快又远
深有感触的是,如果早上7点不是几百位007战友一起参与直播学习,我一个人估计早早就放弃了,这就是圈子裹挟成长的力量,就如植物界的共生效应一样。
写什么关乎你的胆识和趣味
怎么写关乎你的聪明和技巧
写什么比怎么写要重要10000倍
关于写什么你有思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