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冲锋
我们今天想进一步想清楚,最开始的动机到底有多重要,足够重要,足够满意的线是多少。
我们上午做了什么
我们在上午对于所谓的兴趣与动机用更大的框架进行了代替,动机-价值-难度-情绪-当下注意力,所谓兴趣与动机,只不过是“我想做”,任何事情都有“想做”的地方,只要你能把内容加载进去,就够格了,之后就是后面那些步骤的作用了。
我们这周的问题在于,中间中断了,导致花了太多时间重新消除情绪障碍,让自己能够平和地去看待相应的问题,将内容加载其中,再将任务分解,集中注意力。
并且,我们对于之前“随便结果怎么样,只要我们每天能投入其中就足够满意了”和“过去的都过去了,未来的随便吧,当下我们能做什么”升级为“上善若水,情深不寿,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真正有价值的改变只有在时间和实践中才能发生
不去管未来一周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到,也不管两天后会如何,我只关心,当下在时间结束前,我能有什么结果。
在这一个月,我们不是以时间投入为标准,而是以我们对于结果的粗糙程度的接受能力和预期的调节能力为标准。是第一优先始终牢记的事情。
我们在时间结束前能做什么
目的:
我们能平和的面对工作,推进行动与实践;我们也能有效进行时间的规划和目标细节的处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们也能调节好目的和结果反馈,让自己深入细节,形成循环
-> 我能够平和的完成博士要求的工作量->我能完成文章要求的工作量->我能顺利面对过失的过往和不完美的中间品,以平和的心态和优秀的细节框架来管理执行->尽快在周五之前,有一个粗糙的初稿,无论如何粗糙都可以,只要能做到完成就行->最后可以汇报,规定时间内完成最起码的论文结构半成品和PPT图片框架
- 在50分钟内,对于每个图片,参照师兄的论文和之前写的东西,去写100字的解读
- 在40分钟内,对于整个PPT,写300字的框架思路说明。
成果:
在之前的word上,有每章图片的文字说明,与主题的联系。
在PPT上,有整个框架结构的思路说明
结果
我们在过去90分钟里,对于前两个部分和师兄论文逻辑比较相似的地方,按照师兄的风格各自写了300字。
后来,按照新的思路,将自组织临界态的效果和与BN的比较分开,形成了新的结构。对于后面这部分进行了新的文字说明。
因为后面部分有很多过去写的文字,花了一点时间在这个的处理上面。
对于第一个部分花了60~70分钟,
对于整个PPT进行新的框架重构花了30分钟,还没有完成,一个是PPT还没有完成,另一个是文字说明还没有完成。
在中间还完成了一点就是,对于需要补充的图,我们写出来了。
晚上的保持-第3个90分钟
满意原则
我们希望继续保持这种,关注具体行为和结果的状态。更加专注于结果而不是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
无所谓结果如何,做了就是最好的。
目的-细节-成果框架分析
目的:我们能够快速完成新的框架梳理和内容的补充,尤其是对于图片的制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接受能力进一步提高。
细节:
- 我们在上个90分钟,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和一定程度的整理。
- 我们现在大概会花30~50分钟,对于图片按照新思路进行整理,并且写出300字的结构框架说明。
- 按照新思路和之前的图片,去明确需要补哪些实验,收集哪些数据。
成果:
对于新版结构整理出一个PPT,并且写300字的框架结构说明,最后是确定要补充的实验。
结果
- 在第一个30分钟里,我们在PPT上对于之前的图片进行整理。
- 在晚饭后的时间里,我们没有能够很好的调整好状态,让自己在晚上时间里,有效的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让后集中注意力。
- 在最后的时间里,平和下情绪,看着之前的进度,看剩下的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就很好的又投入了状态。
复盘
我们在晚上的时候,核心还是对于这些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加载,没有一个足够的意识和紧迫感将自己从手机的烦躁中脱离出来。
但是有进步的是,我们在晚上半躺30分钟休息,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在之后,我们因为状态烦躁,没有真正进入到内容中,所以造成了后面的问题。
剩下些什么
我们已经按照新的思路对于图片与框架进行了整理,有了新的框架和思路
我们已经对于曾师兄的框架和文字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参照,能够更加具体化,有具象的模仿目标
我们之前写了一部分,并且有AI工具,现在只需要把每个部分加入参照论文文字的几百字话。
TODO
看哪些图需要改,记录下来,安排实验。
把待完成的图标记好,空出来,做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