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洞见阅读,一篇篇走心的文章,总会让我想到许多、、、、在么多年了一直都有读书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的减退,还有手机更新换代,即阅读软件的便利,渐渐的将看书,换成了听书。一篇好的文章,总会开启心灵中某些模糊,柔韧的部位,让人沉思不已。是啊,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心灵沉静下来,花点时间安静的去读一本书,或读一篇文章,将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可好多人都做不到,以为读书是浪费时间,不如去牌桌上,说不定还能赢点钱。要不就去繁杂的闹市去走一圈似乎也好过寂寞安静的读书。
时常怀念青春时,十七,八岁的年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有时候因为一本借来的书,常常通宵达旦,时常去图书馆的阅览室一坐就是半天,即使逛街空闲时间都会去新华书店的书架上看几分钟的书。春暖花开时,带着书去寻找书中的春天,夏天,夜夜听着蛙鸣,和着夜晚的凉风抱着书,一读就是半宿。秋天,喜欢金黄的稻田飘着的稻香味,在丰收的喜悦中捧着手中的书。冬天,最喜欢要么呆在暖暖的被窝里看书,要么找个能嗮着太阳的地方,读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似乎读书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书中可以看到另一个精彩的世界,也可以辨别人世间的善恶与丑陋,那时候的书真的算是开启和认知心灵的一扇窗口。也是哪个时候,才知道爱情与我而言是个多么美丽而神圣的事情,用一本书,或一纸信笺就可以开启哪个神奇的殿堂。于是,阅读之余,我学会了写信。在信中驰骋的思绪让人欢喜让人忧,在那个信息不发达是时代,信是唯一能够与人沟通利器,邮递员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不读书,注定了不会写信,也注定了无法知晓外面的世界。
于是,读书成了当时的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渐渐的,当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浪漫却没有结果的爱情之后,心灰意冷的我更是一头扎进书中,以此忘掉所有的痛苦,那个时候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浪漫,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人欣赏,有人珍惜。唯独书才是身边最好的朋友,记得那些孤独,漂泊的日子里,几本书,几本日记,还有那部小小的随身听是我所有的家当,在他乡异地,有欢笑,有泪水,更多的是无助,书是我力量的源泉,日志里的每一篇都是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只有看过的书,再将它融入的我深深的思想中,才是学以致用的转化。从此,自己变得坚强,独立,有思想。 我想这一定归功于书带给来的益处。
二零零三年的正月初一,是女儿呱呱落地的日子,看着可爱,肉嘟嘟的样子,回首这么多年的漂泊,似乎有了女儿,才真正的感觉安定下来了,想的最多的是,即使不能给孩子一个安稳的环境,但也要给孩子一颗安定的心。当时不仅要面临着居无定所的困窘,还要面对经济上的窘迫,要想给女儿一个平静,幸福,祥和的家,就需要自己拥有一颗宁静而强大的内心。于是,空闲之时,边读书,边带孩子,没有多余的钱买书,就用背带背着女儿去新华书店看书,去阅览室看书,到了女儿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会给女儿讲些童话里的故事,孩子的记忆力非常惊人,许多故事才讲一遍,就记住了,不能讲重复的,是女儿对我的要求。最后,只能拼命的去新华书店找那些孩子没有听过的故事给她讲,再后来没有童话故事可讲了,就只能自己编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家三口睡在大床上,常常是老公编故事的开头,我编中间部分,结尾就留给女儿讲。这样温馨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女儿上小学。
再后来,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女儿的写作天赋也渐渐显露出来。她的作文常常是班里的范文,她敏捷的文思,和对阅读的热衷,造就了扎实的语文功底。现在女儿已经是名即将面临中考初三的学生了,她的语文成绩依然是班上的佼佼者,作为负责 班上文案的她,阅读是她积累知识,储备知识的最佳途径,每每我们母女就读书这事都会达成共识,好的文章,我们会共同分享,因为执着于读书,我们彼此之间没有更年期遇到叛逆期的尴尬。反而会因为彼此理解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
读书,养心,读书,明理,读书让人心静。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会懂得那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