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或老师在聊起孩子的学习时常常会说:孩子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明明会做的题考试时总会出错......粗心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人小孩身上都会出现,只是孩子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于是家长们想方设法地改变孩子粗心的问题,但最后却收效甚微。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粗心呢?个体不同,原因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5点: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整体在20-30分钟,这是由于孩子大脑发育所决定的。注意力差的孩子,他的视知觉能力也比较差。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做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地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二、知识点掌握不牢靠
有些孩子对掌握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新旧知识相互干扰更是力不从心。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讲不出一个个的知识点,又连不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容易忘记,因此在作业和考试中必然会出现差错漏洞,造成粗心。
三、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孩子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从而产生“积累性错误”。通俗来讲,就是孩子不会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四、急于求成,忽视质量导致粗心
这一类孩子看起来都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喜欢表现,喜欢做事,并且做事很有速度。他们上课喜欢争着答问题,定时训练交卷也很快,不过质量不尽人意。倒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他们考虑问题粗糙、草率,喜欢过早下结论。脑子反应快,手上动作又跟不上脑子的速度,写出的答案漏洞百出。
五、缺乏责任感,漫不经心导致粗心
很多家长一定看过孩子的矛盾表现。玩游戏时,每一个细节都不会错过,追剧时,每一个剧情拐点都清楚……他们的那股认真劲真是让人感动。可是,一回到学习上,他们就心急火燎,肉痛皮痒,做出来的语文作业,不是这里少了一句话,就是那里多了几个字。数学作业呢,不是写错了答案,就是丢三落四。
找到了孩子粗心的原因,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逐步改善粗心的坏习惯。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孩子对学习不负责任,一定会敷衍了事,那成绩不好也是意料之中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扫地、洗碗或洗自己的袜子等,做好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没做好也不能心软,要让孩子重做一次,直到满意为止。通过做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2. 培养专注力。孩子回到家里写作业,家长首先要把孩子周边所有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拿走,给孩子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同时,家长也不要一会给孩子送水果,一会儿给孩子送牛奶,这样也会分散孩子注意力导致他粗心。孩子写作业过程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孩子完成一项作业后可以适当休息,让大脑放松,在接下来的作业中,他才能更专注。
3. 家长要保持耐心。对于孩子粗心的毛病,家长千万不能着急。任何一个不良的行为都需要时间来改正。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过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重生。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孩子没有入脑、入心,所以持续时间短。因此对于孩子粗心的毛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
孩子的粗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家长们一定要保持耐心,慢慢引导孩子改善这个坏习惯。孩子独自改变很难,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孩子会更有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