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童学馆
1.心口不一的道歉
5岁的小锋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周六,妈妈的同事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他家玩,五六个孩子在客厅的沙发上玩玩具,很起劲。
突然,小女孩婷婷跑过来向小锋妈妈告状:“阿姨,小锋刚刚撞到我了!”妈妈问小锋:“小锋,你撞到婷婷了吗?”小锋说:“对!”妈妈问:“你撞到别人了,应该怎么办?”小锋继续玩着自己的玩具,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婷婷听了这句“对不起”,噘着嘴说了句“没关系”,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孩子过来告状说小锋撞到自己了。小锋嘴上说着“对不起”,内心却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更没有在行动上作出改变。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不懂换位思考。一方面,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受限,导致其思考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例如,锋锋撞到婷婷后,倾向于继续关注自己的游戏,不容易关注到婷婷面部流露出的伤心情绪,甚至没有留意到婷婷已经去告状了。
另一方面,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一直是受关爱、被呵护的角色,习惯了别人照顾自己,缺少关怀别人、理解别人的意识。
孩子不理解道歉的含义。“你做错了事情,快说对不起!”孩子受了很多次这样的教育。经过再三地重复,孩子学会了“对不起”这个词,但孩子并不懂得“对不起”的真正含义。
如果对犯错的孩子说:“你做错了事情,快道歉!”孩子甚至直接会说:“道歉!”这更加鲜明地说明了问题:孩子只是在重复一个词,是在机械地执行成人给予的任务。孩子既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别人受了什么委屈,更不知道要留意、改正自己的行为。
父母怎么办
引导孩子理解别人。孩子只有理解别人的感受,才能诚心地道歉,也才可能作出改变。父母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孩子理解别人。
其一,尝试将自己某些苦楚告诉孩子,孩子将理解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例如,告诉孩子:“妈妈今天穿着凉鞋走在路上,被一个跑得很快的孩子踩到脚了,好疼!”孩子就会理解个人行为会影响别人,甚至当孩子不小心踩到别人时,还会联想起这回事。
其二,告诉孩子你做善事的思维过程。例如,妈妈对宝宝说:“爸爸今天头痛,在睡觉,所以我们说话小声一点,不影响他好吗?”孩子会从这个过程中,理解别人的需要。
其三,让孩子从自身的体验中换位思考。例如,孩子因为被别人撞到了而伤心,这时可以在安慰孩子后,问孩子:“刚刚别人撞到你了,你开心吗?”“为什么不开心?”等等。这是在强化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行为时,就会比较容易理解自己行为带给了别人不快乐。
提升孩子沟通能力。理解别人是幼儿真诚道歉的基础。与此同时,父母还需在引导幼儿进行道歉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说“对不起”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别人,这样才能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其次,父母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以下三句话。
其一,引导孩子说“我不是故意的”,这可以表明孩子并不是心存敌意,能够减少对方的怨气。
其二,引导孩子问一问“你疼吗”等简短语句,表明孩子对别人的关心。
其三,引导孩子说一说“我帮你揉揉”等,教孩子以行动进行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