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经过大风大浪,但我的潜意识中总是存在暗暗的忧伤,认为自己算不上幸运。
从记事起,家人就对我讲:1991年10月29日凌晨,住在外婆家的妈妈突然腹痛难忍,猜测“我”即将出生,因为农村讲不能在除了自己家的任何人家生孩子,不然会给其家庭带来灾害,于是尽管外面大雪封路、漆黑一片,妈妈还是要在我出生前离开外婆家。就这样妈妈在亲人的簇拥下朝奶奶家的方向赶去,不成想走到半路,我就亟不可待得来到了这个世间。妈妈是在山路上的一个窑洞里生下我的,而后被爷爷、爸爸抬回家。在出生后,妈妈时刻以泪洗面:因为恰逢计划生育,我们家已经有了姐姐,我的出生就注定给家里添麻烦了。另一个原因就是重男轻女,倘若我是男孩,即使罚款,家里人也都认了。可偏偏是女孩,就让妈妈左右为难。就在出生后的第15天夜里,姨爷听说了这件事,赶来把我抱走,从此我成了姨爷的女儿。
姨爷的无比宠溺淡化了别人的闲言碎语,也淡化了我对亲爸亲妈的情感,在我眼中,爸妈就是远房亲戚,一年来看我一次,给我一笔数目不小的压岁钱,我也很开心见到他们,课时却从不亲昵。11岁,姨爷年纪大了,而我又该上初中,那时候还不流行打工,农村人的收入完全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所以为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回到了爸爸妈妈家。
在我离开姨爷一年时,姨爷查出肺癌,且是晚期。癌症本就让人不得不考虑死亡,而当时的家庭条件让姨爷不得不放弃治疗。很快,最爱我的人永远离开了我。姨爷的离开,让我的生活一度处于黑暗中,找不到生命中的光。另一方面,尽管我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身边,可我始终张不开嘴喊爸爸妈妈,就这样在爸爸妈妈的埋怨中我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初中。
难以融入的家庭,让原本自信、骄傲的我变得自卑、忧郁、叛逆,爸妈的忙于生计,让我极度压抑,于是成绩下滑,开始早恋。上大学后,我认为自己逃离了原生家庭,没有了爸妈的束缚,得到了自由。可早恋的影响让我走进了一段误区,消耗了宝贵的时光,幸好有小时候扎实的基本功做保,学业并没有因为乱七八糟的认知而荒废。
我是一个优柔寡断且看中感情的人,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父母身边。本以为我们的关系会有所改变,可能是我们双方都用力过猛,没有彼此靠近,反而将彼此都伤得体无完肤。我还是迫切得想逃离爸妈,爸妈用唠叨、说教来表达他们对我的关怀。
2013年,步入教育行业。迎接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所小学确实让我大跌眼镜,尽管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可真正面对自己所从事的小学时,我一度认为这应该算是山区吧,道路怎么能这么崎岖和遥远呢?自己心态还算不错吧,每次上班,我都安慰自己把上班的路途看做旅游吧,就这样在自我安慰中开启了教师之旅,正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极度包容孩子们,在学习上也给予足够的耐心,辅导了一批批学生。
从教10年,在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困惑。硬件设施不够,就积极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克服。也尽自己最大能力带农村孩子们长见识,抓住机会为孩子们申请书籍,另一方面,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感悟美好。如果说我为自己的学生做过什么,我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就是能跟学生共情,以爱和平等为介质传递知识,还记得2017年全县均衡验收,我带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班整理图书的场景,因为学生的陪伴每周周末的加班并没有特别枯燥,我们边整书,边讲解自己在书本上发现的新奇事务。还记得自己到最偏远的山区支教,天气太过寒冷,学生挤在一个教室,我带孩子们跳操、讲绘本……
教书就像谈恋爱,所以也会伤心,也会提不起精神,甚至被学生“伤害”,所以当我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我需要力量啊,所以能一度传递能量的神奇就是书籍。我跟着《正面管教》学说话,跟着《如何阅读一本书》学阅读,跟着《教师阅读地图》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跟着《教学勇气》走出迷茫……读书没有直接让我变得多优秀,却让我能够不断得完善自我。正如我对爸妈,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算完全释怀,才完全接纳他们。而工作上的症结,在2020年我加入本地教师们自发组织的阅读联盟后,才打开心结,敢于直面。教育不仅仅是辅助别人成长,也是自我的不断完善。
职业困惑随着年龄、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准确的说,不仅仅是职业困惑,还有生活。书籍和阅历就如一个新的家庭,打开新的认知,瓦解一些根深蒂固的偏执,不断让自我与真我和解,所以在书中找寻前行的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