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王二十五年,又是纷纷乱乱的一年。
今天我们将要看到的是子思三谏的故事。
第一次进谏。孔家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说他的才能可以统领五百乘人马。卫侯却对苟变有别的想法,他说,我知道他这个人可以做个将领,然而他当年做官的时,曾经在征税时吃过老百姓的两颗鸡蛋,所以我没有用他。
卫侯对属下的道德品质还是很在意的。可是子思并没有那么迂腐。他说,圣人选用官员,就像木匠使用木料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所以一根合适的良木,几人才能抱过来,只有几尺的地方有点朽掉了,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他的。现在国君您身处在战国的乱世之中,所要选用的是能征兵打仗的“爪牙之士”,现在您就因为两颗鸡蛋就放弃了能够把守城池的大将,这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听了,对子思一再拜谢,说我诚恳的听受您的教导。
第二次进谏。朝堂上卫侯提出一项不正确的方针,可是他的臣子们却随声附和,说的话好像从一张嘴里出来的。子思看了,说到,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说,为什么会成这样?子思就说,国君自以为是,那臣子的计谋想法就不能提出。即使事情处理对了但是没有听取别人的建议,就是止住了臣子进言的渠道。况且现在大家都附和错误的见解而助长不正之风。不看事情的对错只是高兴别人称赞自己,太昏暗了,不揣度道理只是阿谀奉承,太谄媚了。如果一个国家君主昏暗,臣子谄媚,高高地在百姓之上,人民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下去,国家就不像样子了。
第三次进谏。子思对卫侯说,您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就问问什么?子思对他说,这么说是有理由的。您说话经常以为自己很对,可是卿大夫们不敢矫正您的错误。卿大夫说话自以为说的很对,士人百姓也不敢矫正他们的错误。国君和大臣都认为自己贤能,下属们也都异口同声称赞上司,称赞贤能就和顺有福,指出错误就是忤逆有祸,这样怎么会好呢?《诗经》说“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都说自己圣贤,谁能分辨乌鸦的雌雄呢?这说的就是您的君臣吧。
子思很勇敢,郑卫之音,靡靡之音,在卫国君臣的昏昧中,子思清醒地指出了卫国的弊病,无愧于己。卫侯听了的反应,并没有记载,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象的出,一定是没有改过吧,卫国会一步步的走向灭国之路。撇下这些不谈,我们看一些年岁变迁,世事纷迭。
鲁穆公于这一年薨逝,他的儿子鲁共公姬奋即位。
韩文侯薨逝,他的儿子韩哀侯即位。
公元前376年,乙巳年,安王二十六年。周安王崩,他的儿子周烈王姬喜即位。
魏,韩,赵三国一同废除晋靖公为平民,瓜分了晋国仅剩的土地。
公元前375年,丙午年,烈王元年,有日食。
韩国灭掉郑国,把自己的国都迁到了新郑。
赵敬候薨逝,他的儿子赵成侯赵种即位。
公元前373年,戊申年,烈王三年。燕国在林狐击败齐国军队。
鲁国攻打齐国,进入阳关。魏国攻打齐国,进入博陵。
燕国燕僖公薨逝,他的儿子燕桓公即位。
宋休公薨逝,他的儿子宋辟公即位。
卫慎公薨逝,他的儿子卫声公卫训即位。
公元前372年,己酉年,烈王四年。
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了七十三个村镇。
魏国在北蔺打败赵国军队。
公元前371年,庚戌年,烈王五年。魏国攻打楚国,夺取鲁阳。
韩国严遂杀死韩哀侯,韩国人立他的儿子为韩懿侯。当初,韩哀侯曾任命韩为国相,但是又宠爱严遂,两个人水火不容。严遂就派人在朝堂上刺杀韩,韩逃到哀侯那儿躲避,哀侯把他抱住,刺客刺杀韩,误中哀侯。
魏武侯薨,没有立太子,他的儿子子罃跟公中缓争当君王,魏国大乱。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