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 论分工
农业因为是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工作内容变化,所以无法直接进行人员的分工。
那么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分工内容呢?
现在的做法是,通过特殊机械降低人对工种的熟悉门槛。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分工会推动生产力进步。那么为什么需要全栈工程师呢?全栈工程师的学习成本和价格都会高。之前的说法是,减少沟通成本,提高效率。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沟通成本?是因为没有明确和规范的流程。如果通过规范的开发流程和优化的工作流程,能否也达到同样的目的?
也就是说,通过约定优于配置的原则,能否实现?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任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只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利用各种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
国富论中,通过分工来提高生产力,从而使得产品足够富足,人民生产的所得除了自用外,足以交换到所有需求内容,最终实现了普遍富裕。
那么这里的问题有:
- 生产所得归属。通过剩余价值的理论,工人的所得只有被压榨后的部分,也就是他产能的少数。资本家通过拥有生产资料,获得了足够多的部分。
- 商品定价规则。接上条。通过市场经济定价,人们的生产所得会被平衡到一个足以糊口的地步。而市场价格的操纵者,可以通过投机买卖赚取收益,又可以将价格导向到自己所希望的到的位置?
那么,如果他想大批量购入一个东西(无论是用于投机还是用于后续生产需要),是否可以通过压低其价格的方式,实现批量购入,然后再推高价格?
C2 论分工的原由
动物无法进行以物易物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进行交流时的利己诱导。也就是说,如果要使对方做一个事情,需要告诉它这个事情对它有什么好处,而非对我有什么好处。
例如,解释“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你的工作?”时,并非是“你不认真的话,我会惩罚你”,而是“只有认真工作,你才能免除后期可能带来的麻烦,同时同样的时间内,你能获得比摸鱼更高的成就感和提升”。
交流和沟通有什么区别?
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成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先天和后天的问题。这里是说分工,其实,可以推广到其他后天因素上。比如教育。而且在这里,分工其实隐含了教育的意味。
也就是说,通过分工,人们一方面可能获得行业知识,这是一种显性教育;另一方面,个人的工作经验和思考,这是一种隐性的自我提升式的教育。
熟练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反复多次完成某件事,能够通过经验教训的累积,总结出提升效率的途径,无论是脑力上的,还是肌肉上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