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9-海蓝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常因工作忙碌,为对孩子陪伴不足而感到内疚,但只要与孩子待上一会儿,又会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巴不得他早点睡觉。尤其是陪伴低年龄段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常常会把大人问得哑口无言,他们旺盛的精力源源不绝,又蹦又跳永不停歇。不跟着怕磕了碰了,跟着分分钟累死狗,真想大喊一声“老妈/老爸做不到啊”!
为了能够岁月静好,不用被娃气得心脏搭桥,从书中找找答案吧。趁着娃午睡,我赶紧翻了几本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小记几点。
001 描述问题 表达感受
家长应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被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因素困扰时,如果家长忽视,短期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压抑,表现出来的可能是烦躁不安,影响学习,长期会因一直得不到帮助而感到孤立无援,将求助的动力和遭受的痛苦强行隐忍到内心深处,形成软弱自卑的性格,即使成年后也不敢主张自己的权益,到处受欺凌。
即使是错误的行为,也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找到归属感,这样下次他再遇到困难还能够主动寻求家长的保护和帮助,增强抗挫力。语言能力还没得到完善发展的幼儿,可能会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这时,大人要帮他们表达出来,就是帮他们认识这种感觉叫什么,下次他才能够试着表达。比如被人弄坏了自己的玩具,要帮他说出来“你把玩具弄坏了,我现在很生气”,可以握拳或跺脚,但不可以打人。如果是被误解了,也是如此。
有一次,我三岁的儿子把茶几上的玩具全部扫到地上,还把玩具三轮车弄得乒乓响。我一边默念“”亲生的亲生的,随我随我“压住心中的怒火,一边强颜欢笑地问他,“你是不是想让妈妈陪你玩,为了吸引我的注意才这样做的啊?” 他看着我点点头,说:“妈妈你不要看手机了,和我一起玩。” 从他亮闪闪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对我满满的依恋,而我刚才差点没忍住,要骂他乱扔东西。
孩子的心是如此宽容,任大人误解责骂,过后仍会选择原谅,而大人却常常误解孩子,把孩子通过行为传递的求助,进行恶意的揣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时,孩子常会用肢体动作传递信息,因此容易被误解,家长应相信孩子的纯真善良,从正面去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
002 适当提示 合理评价
表扬孩子的行为,努力的过程,不要空泛地说“你真棒”。尽量使用描述性语言,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过多浮夸的夸赞容易导致孩子只接受正面评价,受不了批评建议,过多的指责容易让孩子丧失信心,对了解学习新事物提不起兴致。家长在批评前要先倾听孩子,不要仅凭自己看到的情况,直接下定论,就事论事,批评不当的行为,但要表达对孩子本身的爱意不变,引导、提示孩子寻求解决方案。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刚走进房间,就看见书柜最下一层的书全都散乱地堆在地上,儿子正踩着书柜最下面一层隔板,继续把上面一层的书往下拽。碰巧我那天心情不错,没有立马发火,而是问他“你在干什么?” 他看见我,很高兴地跳下来,扑到我的怀里说:“妈妈你看,我搭了个火山,是书的火山!我还要搭得再高一点!” 我当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被爬行动物脑控制,说出伤害他的话。
即使孩子真的做错事了,也要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因为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既伤害孩子又气坏自己,还会导致恶性循环。
我的女儿已经上六年级了,无论她考试好坏,我们家都不打孩子,而是分析问题,该补课补课,该做题做题。她许多同学的家长,遇到孩子考试不佳都要打孩子,女儿常和我说,生在这个家里好幸福。她的被家长打的同学中,有的现在已经会打回去了。是啊,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到了第二次自我意识爆发期,忍了这么多年,终于长高了有力气了,以前还不了手,现在新账旧账一起算,有的甚至把家长打得倒在地上!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果循环。
分析完问题,不要直接给答案,可以和孩子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家长可以给线索提示,但尽量多让孩子想,他们的脑洞巨大,说不定能给出你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正面管教》里说:让错误变成最好的学习机会。
003 用游戏方式化解矛盾
孩子非常热衷在刻板的生活中添加幽默作为调料。遇到难以解决的境况时,不妨使用游戏让他们配合。
到了要睡觉的时间,儿子还是兴致勃勃地不想去洗澡。这时,我会跟他说:“小海龟(戏水玩具)在等你给它洗澡呢,小松鼠(毛绒玩偶)也在等你陪它睡觉呢。莱德(动画片《汪汪队立大功》里的队长),快去帮帮它们吧!”他会很高兴地说:“好,汪汪队,全速前进!”然后冲向浴室。
买回来的玩具,经常新鲜感一过就丢在一边落灰了,所以适量就行,有时候,孩子会自创游戏,家长只要配合他们,不仅自己也能享受童趣,还能省下一笔银子。有一次,我参与了儿子的自创游戏——钻山洞,其实就是从被窝的一头钻到另一头。奶奶会嫌弄脏被子不给他玩,但是我会让他玩,反正家里有洗衣机。有时玩钻山洞,有时躲在毯子里假装在帐篷里露营,在冬天玩这些游戏,至少不会冷。
书上说,在两岁前,脑神经的发育就能达到成人的60%,身体生理发育只有20%。这也是为什么,直到成年,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条件反射般地以幼年时的感觉作反应。在心理学家看来,幼年特别是0~3岁,在依恋关系上,经验到的情感将决定着我们的爱与安全感。再累再烦,也只辛苦几年,到了中学,孩子更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玩,家长想参与恐怕都难。上天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请不要在日后追悔莫及。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马上就到春节小长假了,好好陪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