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几乎所有的女儿都是薄命之人。死得不明不白有之;年轻守寡有之;堕入风尘有之;看破红尘独守青灯有之;命运最好的也不过是远嫁,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她们的遭遇确实值得叹息。这里头,最同情不来的人,是晴雯。
晴雯本是贾母的丫鬟,因为模样标致言谈针线了得,在贾府的丫头里是上上之选,所以贾母把她给了宝玉使唤。虽然不过是一个二等丫头,因为贾母的喜欢,宝玉的喜爱,同屋丫鬟的忍让,晴雯养成了千伶百俐、嘴尖性大的性格。
她的为人如何?粤语里有一句话“见高拜见低踩”,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像晴雯这种人的。长得好,得到贾母的喜欢,晴雯就有点有恃无恐的意思,相当目下无人,当然,这个“人”,主要是指和她一样身份的丫头,和同是下人身份的婆子媳妇们。
且看晴雯是怎么对待和她一样同是丫头的女孩们的?
小红帮凤姐跑腿,和一大班人在大观园里游玩的晴雯见到了,责怪她不干活,到处闲逛,红玉说明原因,晴雯冷笑,说她爬上高枝儿去了,又讽刺红玉有本事的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
她帮宝玉换衣服,不小心跌坏了扇子,宝玉说了她一句,她长篇大论的反驳了一通,又嘲讽前来劝说的袭人,说袭人连个“姑娘”都没有挣上去,就对着人称自己和宝玉为“我们”。若不是袭人那次大度,她早被宝宝撵了出去。
因陪着宝玉去送桂花,王夫人赏了几件衣裳给秋纹,回来说起,秋纹兴高采烈的,晴雯当头就泼冷水,说一样是这屋里的人,把好的给了别人,剩下的才给秋纹。还说若是她,她宁可不要。可是转头,听说要到王夫人屋里收个花瓶回来,她又抢着去,期待自己也遇着巧宗儿。
怡红院里的小丫头坠儿偷了平儿了虾须镯,平儿体恤宝玉对丫头们的用心,息事宁人并不欲声张。晴雯知道了,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当时被宝玉劝着没有发作,到底在第二日就打了坠儿,并且自作主张撵了出去,又对坠儿的母亲出言不逊,也不知道这种权利是谁给她的。
一连串的事实,晴雯给人的印象几乎零分,她是女子为难女子的最佳例子,除了长得好,没有其他优点。王善保家的虽然可恶,可是她说晴雯的那一番话却是一点儿没错。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确实就是晴雯的作风。
在贾府里,但凡有几分姿色的丫头,没有不一心想往上爬的,明里不想,暗里也想。晴雯和袭人当然也不例外。她们两人一样,都是贾母指派给宝玉使唤的,但两个人的性格南辕北辙,一个温和,一个火爆。袭人懂得把握机会,果然得到王夫人的常识,而晴雯,因为王夫人一向不喜欢她这一类型的人物,所以她平时不敢出头。可惜,这个她丫头生涯里的一个小小顾忌,并没有影响她平日为人处事作风。袭人忙着做好人、大得人心的时候,她专做坏人,四处树敌。主子之外,管家以下,老少咸宜,一个都没有放过。
一找到机会,她就不遗余力的打压同伴,这样做对她并没有好处,只能说逞一时之快是她的嗜好。怡红院里的小丫头怕她,却不服她;刑夫人的陪房她也敢得罪;连宝玉的奶妈李奶奶她都不放在眼内。她不知道一句话: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贾母和宝玉对她的喜爱,并不能让她躲过日后的灾难。
晴雯其实并非没有为自己打算,她对宝玉存在一番心事。和碧痕拌嘴,对麝月冷嘲热讽,嫉妒袭人,病得七荤八素的,仍然拼着命帮宝玉补了雀金裘,皆因这一份心思。此外,他喜欢的,她就喜欢;他不喜欢的,她忙着帮他清理。宝玉同情芳官被其干娘刻薄,晴雯第一时间跳出去指着骂人。宝玉担心被父亲盘查功课,连夜补习,苦不堪言。晴雯给他出主意,让他装病,还义正辞严的叱责上夜人等查得不严,吓着了宝玉,闹得鸡飞狗走人尽皆知,结果惹出抄检大观园的丑态来。而始作俑者晴雯,也是因为这一次风波,到底被撵了出去。虽然是误打误撞,但晴雯真的有点自作自受的意思。
说王夫人逼死了晴雯,罪名也太大了些。王夫人其实是个相当善良的人物,她体恤刘姥姥年老仍投亲访友做帮闲被人取笑送上一百两银子,可怜那十二个女孩被人卖了装神弄鬼这些年放了她们回家还给银子当路费。只有对宝玉有坏影响的人和事,都是王夫人所不能容忍的,晴雯不巧就撞正了枪口。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离开荣国府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至少可以自己选择夫婿,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应该在别人面前听差办事当个丫鬟强。不过大观园里生活惬意,丫头们的日子,比寻常人家的姑娘还要尊贵,也难怪那么多的人恋着不去。本来凭着晴雯的姿色,加上贾母和宝玉的喜欢,她在荣国府里多少能够站稳脚跟,宝玉的两个姨娘之一肯定有她的份,可惜她不懂得珍惜,无论如何也要生些事出来,想着讨好别人,却把自己搭了进去。别的不说,宝玉又不止一件大衣,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换一件也就是了,可是她偏偏逞强,病成那样还要讨好宝玉,拼着命帮他补好,为自己种下病根。
在荣府里养尊处优惯了的晴雯,离了怡红院没几日就一命呜呼了。可怜她到最后,还只是认为因为她生得比别人略好些,遭人嫉妒,才被赶了出来,并要蒙受不白之冤,到死时心里仍然有恨,绝不甘心。
都说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一点儿没错。晴雯长得聪明实际上并不聪明,且不说她锋芒太露四处找碴惹人生厌,她自以为贾母喜欢她,把她给了宝玉使唤,便是让她做房里人的意思,毕竟贾府里头有个风俗,凡爷在成亲前,房里都有两个人先伺候着。她想做姨娘,却把宝都押在宝玉一个人身上,但他既不事生产,又无才干,凡事都要听家长的,除了把他丰富的感情分一点给她之外,余者无能为力。而且宝玉累人的本领早已有前科,看金钏儿的结局就知道。可怜她被赶出大观园,她所维护的贾宝玉连哼都不敢哼一声,更加别说为她求情。有些红学家言之凿凿的说宝玉有反抗精神,老实说,真看不出来。他不过是承着祖荫无所事事的富家公子,比其他人略带些同情心,容易对漂亮女孩倾慕,仅此而已。遇到什么事,他是靠不住的,最多是事后洒几滴眼泪,表示哀悼罢了。
书中说到,王夫人自训斥过晴雯后,园中有和她不睦的人,随机趁便,对王夫人说了好些话,王夫人都记在心里,因此才亲自去逐了她出去。和她不睦的人是谁呢?这个也太多了。你看,本来和她八辈子拉不上关系的刑夫人陪房,一找到机会就向王夫人告她的状,可见她得罪人范围之广。一般认为是袭人,当然袭人的嫌疑最大,而且,晴雯喜欢越过她擅作主张,挑战她的权威,也确实有必要消除隐患。在这里就不必细论了。
总之,做人做到晴雯的份上,实在值得警惕。一个二等丫头,心高气傲,目下无尘,事事处处觉得高人一等,她也有些小聪明,但都用来对付同侪。她没有找准位置,更加找错靠山,最后被更加厉害的人收拾了,旁人还拍手称快,得不到半点同情。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