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初一的时候,曾经遇见这样一段情景对话问答题:吴某是一个普通城市居民,他在生活中经常买到与商家介绍不符的商品,于是吴某经常去商店打假,凡是假货,都要以一赔三。就这样,吴某做了很长时间,引发了人们热议,并说出你的看法。
当时的没有看法,我对那些还没有成型的概念。每次买到假货,我妈都会说我不走心,我也是,连买袋盐也会买到劣质品,很久有时候愧疚才会消去。老一辈人家不常买东西的其实,买的时候格外的谨慎,自己一个人总是问个明白,有熟人的时候他们的顾虑又莫名的被解决了,他们的担忧永无止境。有时候我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脑洞。他们祈祷自己能买到便宜的好货,如果没有,他们就会隐藏,他们很擅长说辞的。
大学没到一个星期,我就开始了网购。一个趋势无法阻挡,有时候想想败家娘们也挺不容易的。在潮水般的货流中找出自己心仪的宝贝,本身成就满满了已经。需求成了无边无际的理由。谁还没有过日子冲动嘞!我也习惯了网购,可能受价格优惠。我从不看我是否需要多少,而是我是否占到了便宜。再者说需求,多一个总不会多的。
为了赚点钱,花样成了常态,身边的人都有自己的“致富”捷径——刷单。在网上,我们常常看中销量和好评,他们也是实在,主动去争取给我们安慰。安慰使我们感到欣慰,我们永远感到自己的聪明才智。
然而,就在前两天我自己碰到了这样的事,并表示现在淘宝店老板也没有转账或者暗示什么。看到了那家老板给我们的回复,我还能说什么,算你六,让你火一把。我绝对不会是个例。
我想起了很多,都是我大学之前的事。那些老板真有钱,任性。他们不缺钱,日子过得好不好我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他们的生意不赖。十几亿的市场总有人会买,毕竟到了供不应求的时候大家都会麻烦,对于质量实在不敢保证,只有那家老板才有自信。的确,我们的市场大的惊人,未来会更大,做生意总是没错的。但是看看那些厂商,看看他们的产品,忽悠老一辈的人应该不成问题,对于新一期的我有话说:
我们回到前面说的例题来,吴某的行为该如何定位?
先看看与他对比的大多数人的做法:大事化小,小而化了。毕竟老祖宗也是这么教我们的。这个时代我们是要做只做不说的君子还是敢做敢说的路人。我们的思维太固定了,“静坐常思己过,闲聊莫论他非。”太多了。难道去打假就是投机取巧吗?那些厂商是怎么回事呢。他多打了一个假货,我们就少了一分买到假货的可能,难道不好吗?他多打一份假货,商家就少了一点劣质品的订单,难道不好吗?他多发一份假货,厂家就会试试提高生产技术,社会就有了提高生产力的可能,难道不好吗?那么多的事例发生在我们身边,能熟视无睹吗?我们有去指责人的功夫,为什么不去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都是纳税人。我们有权利去知道我到底买了什么样的产品。
现在的商人已经开始了联合,如果我们不有所作为,只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