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已经完美收关,但热度依旧未减,剧中的人物角色扮演和剧情设置上,可称的上可圈可点,每个人性格特点鲜明,情节流畅,时代气息浓烈,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也迎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符合现代的人的审美情趣需要,更加刺痛现代人对婚姻,爱情,事业,等等一系列为之所萦绕的痛点,不愧是一部好剧,叫人穷追不舍,流连忘返。
剧中的人物众多,各各都展现了精湛的演技,都说剧好不好看关键看演员,从这部的收视率来看就足已证明这帮演员的功底深厚,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吴越扮演凌玲这一角色,演的真是入木三分,恰到好处,就此也惹来人们的不少非议。
微博上对凌玲这一角色的声讨声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都骂她是小三,心机婊,自私自利,丑恶的嘴脸不于言表。人们对这种破坏人家婚姻的不道德行为简直深恶痛绝,什么狠就骂什么,据说都把吴越骂的关闭了微博,我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很吃惊,这不正是武志红老师所讲巨婴症的表现,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辨别,把过分的艺术渲染添加到现实的生活,别忘了艺术离生活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艺术可以想象,可以包装,而现实生活却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
凌玲这一角色完全是为了剧情需要,推动情节的发展预设的角色,凌玲这一角色一出现,突然成为人们心目中小三的样板,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被人们所唾弃,指责,甚至遭到谩骂,把所有不好的词汇都一并向人家砸去,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仔细的想想,理性的分析凌玲这个角色,你就会发现是编剧使凌玲这个角色前后表现反差极大,性格发生了扭曲,甚至把这个角色有点妖魔化,我想这也是编剧常用的一贯伎俩,为了制造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来博得观众的眼球,预设的这个角色。
凌玲和陈俊生没结婚之前,则人物表现,乖巧可人,心地善良,处处为他人考虑,也算的上是个萌妹子,而婚后则表现的自私自利,甚至有点尖酸刻薄,丑陋百出,有点让人大吃所惊,这与刚开始陈俊生遇到的那个凌玲一点都不一样,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不仅让陈俊生蒙逼了一回,也让观众跟着一起蒙逼起来。
陈俊生和凌玲在一起工作应该有很多年,两个单独相处也有一两年的时间,陈俊生之所以喜欢上凌玲,不单单只是在精神上寻求寄托,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而已,也是看上凌玲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懂得包容,懂的体谅,所以陈俊生才忍心抛下那个有点天真,精神世界几乎接近空白,一天只知道买买买的阔太太罗子君。
都说凌玲是心机婊,心机太深了,那和陈俊生这两年的交往,相处过程中,就一点没有暴露她的心机吗,还是她跟本就没有心机,是故事情节发现需要,是硬塞给她的,如果凌玲有心机,我想陈俊生也不可能喜欢上她,更不可能会抛妻弃子选择和她另起炉灶,陈俊生是个精明之人,如果凌玲真是个心机女,陈俊生他能预料到他以后的婚姻生活会遇到诸多麻烦,这笔帐他还是能算的清的
有心机的人一言一行就能彻底的暴露无疑,何况是多年工作在一起的同事,相处一两年之久的恋人,一举一动都会在对方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心机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外在性格一种表现形式,有先天赋予给我们的,也有后天环境强加给我们的,俗话说得好,什么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在勾心斗角的环境中工作,难免就会侵染几分心机,人也就变的圆滑世故一些,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回到凌玲的工作环境,严格,高效,尽职尽责。像这么高大上的公司,如果有人稍有懈怠,就是立马出局,立刻被淘汰掉,而凌玲的工作非常努力认真,勤勤恳恳,这也陈俊生喜欢她的地方之一,没有那些尔虞我诈,跟不存在心机这一说,而凌玲陷害唐晶的那一幕,更是剧情需要,想彻底抹黑凌玲这一形象,总之是让坏人变的更坏,好人变的更好的,从而来满足人们心里的某种诉求,最终坏人受到惩罚,好人得到好报,让人大快人心,这是电视剧一直在渲染的情感基调,所谓一转一折扣人心弦。
如果剧情可以反转,我们可以假设凌玲还是温暖如初,善解人意,善良可人,一直包容,体谅陈俊生,为陈俊生排忧解难,对陈俊生的儿子关爱有嘉,当自己亲儿子一样去对待,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要好,陈俊生的儿子也渐渐能感觉到凌玲对他的慈母一般的爱,两人的关系也渐渐地如同亲生母子关系,甚至胜过亲生母子的关系,而凌玲还不时让陈俊生关照一下罗子君,有时自己还亲自帮助罗子君解决生活和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难。
如果真的是这样情节发展,是不是凌玲这个小三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也许立刻高大了许多,人们不会在对凌玲嗤之以鼻的唾骂,而是心中漠然的产生几分敬意之感,大多人也不会再太去说陈俊生是负心汉,而是称赞他有眼光,这样一来不同的结局产生不同的结果。
所以说道德的指责不应该凌于价值观判断之上,我们应该回归理性,明辨是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你在婚姻里正在遭受对方的种种不堪,和难以忍受的痛苦,请你迅速离开,这是为你自己负责,也是为对方人负责,道德绑架不了谁,因为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