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到要认真对待建立知识体系这回事。
参考和菜头说比起花费时间去寻找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的“知识树”,还不如去用看起来有点“浪费”的方式来亲自画自己的知识树。因为对一个人来说,有些浪费是必须的,比如,读一些用不上的书,学一些没有用的知识。
我一开始很认可他的说法,但现在开始反省,考虑在他说的这个基础上来规划自己进行主题阅读。比起买书的钱,更宝贵的是读书要用的时间。
还想到应该先找到好一点的方法论。比如,主题阅读最终是为了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我该怎么有效的吸收这些主题阅读中的知识呢?既然每天都要写,又同时要主题阅读,那可不可以先来学习一下怎么记录读书笔记?
以下是关于“记笔记课程”的学习笔记。
第二课,读书笔记,知识达人的学习利器
究竟能把书读好的人有多少,你是其中之一吗?
结构性的知识最有力量,完整是的学习最有效。学习片面会有漏洞。
读一不二。读书就好比打仗,必须攻下一个个大的据点。
同一个大主题下的多种子主题阅读。领域内专家推荐的书,快速通读或者精读。同一个子主题下的定位阅读,对比参照,反复阅读。拟一个大纲出来,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体系的本源是你最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用输出代替输入。
读书笔记:三种方法:
record:原文摘录,记录。核心观点,方法论案例记录,重点句子标注。拆书,用笔记的方式记录。拆的过程是通读的过程。会做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一般只能自己看的懂。一本书最基本的结构和基本概念理解透彻。
整理:转述笔记。用自己的语言,把书的框架很好的转述出来。笔记达人们,经过了长期的训练,形成了极强的归纳和演绎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再转述出来,通过再次的诠释,准确的解释,清晰的描述,从而证明自己吸收了书本的内容,人在转述时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有时候比论点和看法更能起到有效的沟通作用。
以上是都是通过记录和整理,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实现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归纳,希望把书读完,把干货压缩,能够通过记忆去分享。
记录整理后的行动。感想笔记,或者是读后感。也可以叫做复盘笔记。从书里找到一个有感触的点,红自己的知识和经历进行引申放大,对自己的行动有启发。这是一种成人式的学习,因为成人的记忆能力是衰退的,做这种启发自己行为的感想笔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关联自己的经验,应用于实践,强调于解决实际问题。这点很重要,很多优秀的人,成功的人,他们在实际做事时,能像专家一样严密细致,就是因为他能够很好的,完整的去理解这个知识跟现实的关系,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取出来,这是可以随时训练的。持续的训练,可以在学习当中获取很多用于生活工作的好的创意和结构。
做完读书笔记还可以建立或者参加读书社群。把散落在各个地方的笔记感悟,学会收集起来。自己建立单点突破的群,可以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者。
总结:
1、读书笔记的道理在于通过完整式的学习,搭建结构式的知识系统,帮助自己,即使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慢慢的内化,快快的成长。从记住到会用,从知识到操作。一层层的笔记,从而达到完整的学习。
2、怎么做读书笔记,有三种方法。原文摘录,转述笔记,感想笔记。反复
3、知道了这些方法之后,还可以加入或者自己建立读书社群。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加快让自己摆脱知识或者智慧的贫穷感。
听课后自己的感悟:一开始我想要主题阅读是对的。回想自己之前记录笔记的形式是摘录和感想合用。一直对自己的方法很怀疑,虽然也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些书,总觉得阅读的速度太低,现在想想,很感谢一路很在乎输出,这样无形中收获很多,那些看过的书,去写感悟和不写感悟读后的收获也会不同。不过作者一直强调,一书不完,坚决不读第二本,好像和很多作者说的不一样,我自己很多时候是不能认真看完一本书,是掺和着看,尝试找一本书按作者说的方法来输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