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所在的小区因为物业和物主意见不合,小区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个时候写这篇文章最合时宜了。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说道: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加诱人,更加美丽,虽然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是啊,古往今来,众多的人选择踏着别人的足迹向前,别人走过的路更加有安全感,别人走的路,可以与更多的人并肩作战,就算面临困境,依然可以集思广益,退一万步说,万一出现生命危险,还有别人垫背,也不至于孤零零独赴黄泉。因此孑然一身,选择独辟蹊径者就为众人所敬佩,独行者乃勇气的象征。
前天晚上,深夜时分,我将要搁笔入睡,忽然电话响起,我一看是慧,毕业两年,慧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我,更不要说在深夜时分了。我接起电话,慧兴奋得说话都有点颤抖,她说她终于顺利主持了公司新产品发布会,还得到领导的肯定。我关了电话,细细想来,大学四年,慧都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活动,连同班同学相约出去唱歌,慧都会支支吾吾,后面还是我们几个很好的伙伴拉着她过去的,平时都喜欢宅在宿舍,饿了就叫一份外卖,就是迫不得已外出都要把耳机塞在耳朵。刚入学的时候,我就问过慧,为什么不喜欢跟大伙一起玩,慧的回答非常直接,不喜欢热闹,害怕热闹。
害怕热闹?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作为同龄人我心里是极其不能理解,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经过了高中阶段炼狱般的考验,终于可以跟同龄人放松自我,尽情放纵了,怎么可以害怕热闹,封锁自我呢?当时我就读的院校是华北地区一所理工科院校,学校的科研氛围很浓,我所在的专业都是以报送到哪所大学读研究生为荣,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那些可以日复一日跟着导师做课题研究的学长学姐,他们在冷冷清清的实验室度过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种敢于选择清静,甘坐冷板凳的勇气永远值得我辈学习。而热闹,群居等行为本来不就是人类的属性吗?甚至我认为喜欢热闹就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表现,不需勇气,无需努力,仅是本性。
大学是个大大的课堂,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不仅教会我们专业技能,待人处事,更让我们窥视到社会一斑。如果再大学没有遇见慧等一类人,我估计我的大学生活会减少很多认知。步入大四,我们面临着毕业的考验,而我天性外向,爱凑热闹。但我选择的是考公职,所以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学着怎么样才能静下心好好备考公务员考试,那段时间真的是折磨人,刚在自习室那段时间,基本上都要打好几个小时的心理战。与此同时,慧要面临的是如何突破找工作的面试难关,为此,每天外出绞尽心思找陌生人搭讪,在本校园的各个社团的扎点到学院间的比赛都不乏她的身影,到后来直接去所在城市人才招聘市场实战,其实更多时候我依然会发现她在独自晚归的落寞身影。我记得她改编了当时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好好活着竟花光了我所有的勇气。我心里明白,她所谓的好好活着就是随心所欲活在热闹人群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我也追崇过选择冷清,敢于坐冷板凳,但也目睹过终日手捧手机,相视无语的尴尬,选择独修其身是智慧,而选择热闹未尝不是一种勇气呢?
2018年8月28日绥江畔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