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风之色彩
每天都有精彩故事与您分享,喜欢的话就点个关注吧。谢谢!
陈婶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当初因为腿部有点残疾,无奈嫁给了大他十岁的光棍汉陈叔,这陈叔个子倒是不低,不过人有点木纳,平时家里的大事小事,几乎都是陈婶一人当家,陈叔就属于那种你叫他正东他不往西的老好好。
他俩辛苦半生,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前两年出嫁了,女婿也是一个乡下孩子,初中毕业,平时以打工为生。
说起陈婶的女儿,那可没有遗传她老爹的木纳和她老娘的踏实能干,除了脾气大,好占便宜外,还长了一副五大三粗的胖身架,刚二十岁出头,体重就达到了一百六十斤。
眼看到了婚配的年龄,一连相亲了几个男孩子,才有一个家庭条件不好的男孩子看上了她。闺女好不容易找了婆家,陈婶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不曾想闺女结婚后,三天两头的跑到陈婶家,除了嚷嚷让老娘给她做好吃的,临走还不忘再捎带一些娘家的东西。找不到值钱的,米和面也毫不客气,甚至一瓶油,几包盐也不放过。
每每来时两手空空,走的时候摩托上东西装不下。陈婶也看不惯闺女这个做法,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她。
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知道了她的德行,有的还开玩笑的逗她说:闺女,啥时候把你妈家的房子也拉走啊?她不以为耻,反而会得意的哈哈大笑。
转眼陈婶的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到了该订亲的年龄,陈婶不断的托亲朋好友为儿子介绍对象,由于乡村之间距离都不远,亲戚串亲戚的关系密集,对方很快就打听到了她有个啃娘的财迷闺女,一个个毫不客气的摇头而去。
儿子的亲事一天定不了,陈婶的心里就不能踏实。寂静的夜里,她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想起对闺女的溺爱,想起儿子埋怨他的眼光,想起街坊四邻的嘲笑,她忽然明白了,以后决不能再惯着闺女了,她有自己的家庭了,自己不好好想法挣钱,光指望啃她,即使她累死,也不足以让闺女满足,而且会阻隔儿子的婚姻大事。
这不,说曹操曹操到,这天闺女又兴匆匆的来了,还没进门,大嗓门就喊上了:妈,我又来看你了。陈婶耐着性子给她做了饭菜,饭菜上桌。闺女问:妈,我爸呢?陈婶说:你爸下地锄草了,今天凉快,他可能想多干一会儿,咱先吃吧,给他留点饭就行。
闺女狼吞虎咽的吃下一大碗米饭后,眼睛滴溜溜的转转,又和陈婶商量再带一袋小麦,回家磨面吃。说她没钱花,家里的麦子都卖完了。
这回陈婶没再随闺女的性,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闺女呀,你以后得改改毛病了,你也是出嫁有家庭的人了,不能光来拿我们家的东西了,以后你弟还要娶媳妇呢,如果他结婚了,你还这样子,你弟媳妇会愿意吗?叫妈说呀,你以后还是自己多想办法挣钱才是正道。
陈婶的闺女没想到妈会这样说她,毫不示弱的就喊上了:我说妈,就我拿家里那点东西会值几个钱?你没看见别人家的闺女出嫁,娘家都陪送十万八万呢,你倒好,给我点啥,不就陪送我两万元吗?我那男人又恁没本事,你说你不帮我谁帮我?咱先说好,以后你要是指望我弟,不舍得给你闺女东西,那到老了也别指望我。
闺女说到此,陈婶的眼睛都红了,她摆摆手说:你走吧,以后别再来了,妈和你爸到了不会动的那一天,大不了饿死,也不连累你们。
她闺女气呼呼的走了,陈婶心里堵的难受,她的泪水顺着脸颊哗哗的流。辛辛苦苦把闺女养大,凡事都牵挂着她,可是闺女可有替她考虑的时候?可曾可怜过她拖着一只残腿干起活来有多么的不方便?还有儿子将来的婚事,需要多少的钱,这钱又该从哪里来,闺女怎会替她分担一点呢。
乌鸦尚知反哺,可是自己掏心掏肺养大的孩子怎么就不能体会她这当娘的苦衷,心疼她一辈子吃的苦呢?
怪谁呢,儿不孝,父之过,女不贤,母之错,都是自己不会教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