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推开门,看见我站在院子里。
惊讶的说你怎么来了,我说“高兴吧,你儿子大老远来看你。”
父亲住的地方,像我见过的所有农民工宿舍那样。
简单、凌乱,甚至有点破败不堪。
坐在父亲的床边,熟悉的枕巾、被罩和床单,多年来这些承载着记忆的亲切感,一直没变。
我笑着看着他,像小时候那样,目不转睛。
他也笑着看我,稍稍的带点羞涩,然后问我“干嘛。”
朋友在一旁也笑着,我不知道他能不能读懂,我和父亲之间这种“奇怪”的交流方式。
我是一个在父亲面前,脸皮比城墙还厚的人。
这倒并不是因为不够尊敬,可能是因为特殊的家庭原因,所以打小对他虽敬却未远之。
这种“良好”习惯,一直保存到现在。
渐渐长大,聚少离多,相处只有春节。
父亲偶尔也会像“老顽童”一般,和我在院子里奔跑嬉戏。
我会在他做饭的时候,不停地唠叨,故意惹他“生气”。
在他睡觉的时候,捏着他鼻子,咬他的脸庞。
蹲在他身旁,有条不紊的讲我的观点,试图说服他“不讲理”或者“不合时宜”的道理。
当然,我更喜欢在他不高兴的时候,耍尽各种手段逗他笑。
在晚饭后,把洗脚水端在他面前。
生生的把他从沙发上“拖”起来,让他看我早下载好的电影,他喜欢的喜剧片或警匪片。
我给父亲买了营养品和一点水果,还有“零食”。
朋友不解,这些“零食”也需要我买吗?
我不买,他肯定也不会买,但是我买了,他就没办法了,大不了一顿责骂。
父亲半生简朴,除了我,他的钱从来不舍得“乱花”一分。
虽然我并没有好的收入,但我想花这些钱。
我也一直都知道,父亲最渴望的并不是我挣多少钱,给他买多少东西。
何况,我现在还没有为父亲一掷千金的能力。
虽然,我一直认为,孝顺或者感恩,并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奢华,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抚慰。
良好的物质生活,所谓的“有吃有喝”,是感恩他们的必要条件。
就好像小时候他们把好吃的,偷偷留给我们的时候。
可我们总会不经意的忽略,能时常“住”在他们的心里,懂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小时候我们脸上细微的表情,他们总能看出是喜是忧。
我们长大了,他们变老了。
我们要像狮子一样,把他们保护在胸膛。
更应该像小鹿一样,钻进他们的心里,给他们慰藉。
我们永远是孩子。
但他们也成了孩子。
所以,我们只有扮演两种角色,才能称之为“感恩”。
这两种角色,一种是物质上的大人,一种是精神上的小孩。
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狮子,对他们撒娇体贴的小鹿。
那一次坐火车北上山西,看望父亲。
我事先没有告诉他。
到了他住的地方,我像个孩子一样在院子里大声的喊“爸!...爸...!”
我是长大了,但我小孩子的模样,你肯定喜欢。
与所有的儿女共勉,祝所有的父亲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