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是一个很诱惑的词。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无数文艺青年的梦。一言不合就背起行囊,向着未知的远方,任性而行,是许多热血青春的标签。关于率性,关于勇气,关于梦想,说走就走,颇具英雄气概,仿佛若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年少风茂。
前段时间,某大号也推出“逃离计划”。在北上广深,给年轻人们提供一张机票,帮助他们逃离庸碌的日常,烦闷的生活。不知从何时起,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种一言不合就出走的行为,已然成为“有理想、有情怀”的象征。
正如崔健在《一无所有》中所唱:“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抛弃所有,不顾一切,这种充满荷尔蒙的词,总是自带一种致命的吸引力。似乎,敢于背弃世界的规矩,才是一种真正的理想主义,颇有孤胆英雄的意味。
相反,沉稳担当,被看成“迂腐懦弱”的象征。如果一个人,思前想后,再三权衡,则会被年轻人嘲笑“失去生命的活力与锐气”,是一个软弱守旧,暮气沉沉的中年人。那些不敢说走就走的人,似乎是丧失勇气的懦夫。
然而,果真如此吗?其实,面对粗粝的生活,破罐破摔的偏激,不顾一切的逃离,并不用花费太大的力量。但是,决定留下来,日复一日,坚守岗位,与一地鸡毛的现实相处的人,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想起一位朋友,年纪虽轻,却已晋升管理层。公司的一大摊子,都需要她管。每日工作很忙,节假日也不得闲,父母家虽近在临市,却也没空回去。即便是春节假期,难得回家一趟,还要忙着制定下一季的计划。
我曾问她,是否也渴望一场任性的旅行?她笑着摇头:“这是小女生的想法。”然后,她解释道:“我身上的角色,不允许我任性。公司这么多事,哪里走的开。我有自己的责任,以及任务。”依旧,该干什么干什么。
或许,这便是成年人的担当。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遇到不耐烦的时候,把身上的挑子一撂,不管不顾的一走了之,只是一种稚气的任性。真正的成年人,即便身负重担,也会咬紧牙关,一步步埋头向前。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上去豪迈爽朗,却是一种逃避的借口。剥去光鲜亮丽的修辞,剩下的只是幼稚的怯懦:不敢直面现实,承担责任,坚持向前。在充满鼓动性的口号之下,是娜拉出走之后,无以为继的尴尬与惶惑。
毕竟,诗与远方,并不能依靠逃离抵达。相反,在苟且的日常中,只有你咬紧牙关,勇敢担当,一个个打怪通关,才终将会到达梦想之境。诗与远方,不在别处,只在眼前的一地鸡毛里。这就是修行,无处不在的人生旅行。
真正的超级英雄,只在平凡的生活里。
对不起,我选择苟且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