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妹妹约了老师出去小坐,我也约了许久不见的同学。然而,和同学的见面并不让人感觉很愉快。饭桌上更多的不是欢笑而是尴尬,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生活环境和接触圈子的不同 ,让大家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职业的特殊性,身边人素质整体较高,再见到同学在桌上因为一些不值一提的粗俗的笑话而花枝乱颤时,心里默默地感慨,真的好没意思。匆匆结束聚会,和一个发小在岚河边聊了很久,从工作到育儿再到未来的规划,皎皎明月伴着我们直到半夜十一点。
给妹妹打电话问她完了没,她依旧还是那句我和张老师聊得很开心。我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个多小时,发小老公也来接她了。于是,毫不犹豫的走进了咖啡厅,见到了她的恩师张老师。张老师是妹妹的高中老师,确切的说是高一的英语老师。十二年过去了,妹妹对她一直念念不忘,总是说张老师对我很好,对我影响非常大。这是个瘦小精致的女人,带着黑框红脚架的眼镜,短碎发,说话不缓不急,思路清晰。我进去后,反倒成了我和张老师异常投机的闲聊。这是个满腔热血的老师,对学生极度负责。二十二年前所带的第一届学生,由于不写作业,她让那几个人伸出手,每人用竹棍抽两下,其中一个班长拒绝了。她说当时她并没有和学生起正面冲突,最后也就没抽班长那两下。最让她后悔不已的是,她当时没有坚持惩罚班长,或是私下找班长谈话。因为这个班长受不了挫折!一个当时在班里发展最好的学生之一,后来出社会后,混的很不好。他家庭条件贫困,母亲又因为盗窃进过拘留所,让孩子很自卑,就这么一点一点堕落。昨晚,张老师很惋惜的感叹,如果那时候我坚持原则,抽了他两下,让他早早明白任何事都是有代价,人人都会经历挫折的话,或许这个孩子今天不一样。
我笑谈到,很多孩子根本不知好歹,你对他再掏心掏肺,他都没感觉。于是谈到我的第一届学生,一个脾气暴躁的男孩。乍暖还寒的四月,他在教室开风扇,坐在风扇正下方的同学有的在咳嗽有的在张望,相同的是每个人的脸上写出不耐烦。我走进教室发现后,轻轻的问了句谁开的啊?我!你很热?就这么一句话不知道触犯了他什么,怒气冲冲的他毫无预警的把手头的早点往桌斗里一塞,猛地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跑出教室,剩下我的一脸茫然。回办公室后我大哭一场,我尽心尽力的对待他,课程跟不上,我给他补。感冒我给他买药,教室没热水,我甚至在办公室冲好了给他送过去,然而,我得到的是什么?就是对我的蔑视和不尊重?越想越伤心,于是觉得对学生,尤其是一些有性格缺陷的学生,你付出再多都白搭。张老师默默听完,说到“这种孩子正是因为家教不严才出的问题,如果做老师的再不说,谁来给他指错啊?越是这样,其实越应该继续真情付出,让他感受温暖,这样我们送出去的孩子才至少不会成为社会毒瘤啊。我们对学生的好,其实学生是最能感受的。只是有的人善于表达,有的人深埋内心。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些莫大的作用,就是以为我们的一句话这个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和张老师闲聊的这一会儿的功夫,就霎时明白了为什么就让她带了一年,十二年没联系的妹妹会对张老师有这么深的感情。一个优秀的老师,教的绝对不只是知识,是一种态度,是人生。出来已经十二点多了,十六的月亮确实很圆,张老师抱着妹妹送她的鲜花,在月光和路灯的映衬下,很美。张老师是幸福的,她在两台站了二十二年,影响一届又一届,孩子们爱她敬她,这就是对一个老师最大的褒奖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