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个悄无声息就流行起来的名词,已经变成当下社会最火的标签之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投身创业热潮,他们或者怀着对梦想的追求,或者抱着对平淡生活的不满,他们或机敏、或睿智、或成熟、或稳重,但是每一个创业者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各个写字楼中,如果你站在街头随便的那么闻一下,都能感受到附近一个窗户中飘散出来的气息,我暂且将它称之为“创业者的神气驱动气”。与此同时,每天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告别创业大军,他们或无奈、或不甘,或心灰意冷,伴随在他们身上的“神气驱动气”也随之慢慢消散,最终归于平静。
根据智妍咨询整理的数据显示,在2012—2015年间,中国新成立的创业公司从4103家增长到9196家,其中北京和上海占比46%,广大民众对创业的热情持续走高,但是2016年全国仅有2053家创业公司成立,遭遇了创业风潮遇冷的局面。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下滑和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传统行业逐渐呈现疲软之姿,技术型导向公司则逆流而上,获得资本青睐。
之前有一句话特别流行:“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可能是最近屡屡看到创业公司破产的新闻,所以大家不再像从前那么盲目的创业了,更多的是理性创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马云那样的头脑和眼光,很多创业者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吃瓜群众就是这样,在创业最火的时候眼中只有创业的优点,而当很多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或者是盲目扩张倒闭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原来创业是有风险的,又纷纷开始诉说创业的弊端。三人成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说了这么多,究竟还要不要选择创业了?别急,咱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1. 米未传媒
在爱奇艺一经播出就收获大火的网络脱口秀类综艺节目《奇葩说》,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档节目背后的制作公司就是米未传媒,它在成立之初就完成了A轮融资,由李开复的创新工厂领投,娱乐工场跟投,著名制作人、主持人马东担任创始人CEO。后来的米未传媒一路水涨船高,先后推出了《饭局的诱惑》和《拜拜啦肉肉》,在口碑和商业上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辩手黄执中、马薇薇、邱晨、肖骁等皆出身草根,却通过《奇葩说》大放异彩,大部分的功劳都来自于米未传媒的创业团队。
2. 逻辑思维
公司的名字来源于罗振宇的一档脱口秀栏目《逻辑思维》,每期节目只有10分钟左右,通过生活中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引发大家逻辑层面的思考。节目收视率上去之后,公司及时的推出了一个名为得到的APP,继续在移动端扩展市场份额,成功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其实,逻辑思维赢在公司类别的界定上,这点从公司的口号上就可以看出“逻辑思维,与你一起终身学习。”在此之前,市场上没有一家公司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要知道,这是个知识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日不学习可能看不出来,但若一月不学习,高下立见。逻辑思维所倡导的终身学习在无形之中将它的产品与消费者捆绑在一起,如此做法,焉有不成功之理?目前,逻辑思维已经完成B轮融资,估值达到13.2亿人民币。
米未传媒和逻辑思维是两个成功的创业公司,他们的背后是创业团队的辛苦努力和投资人的独具匠心,用正确的方式创业,带来的是正收益。也许吃瓜群众们又要发问了,马东和罗振宇都是颇具名望的行业精英,其自身就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是普通人进行创业投资岂不是困难重重?接下来我打算给大家讲讲我身边的故事。
我生长在山西省一个普通的四线城市,我的家乡不像大城市一样处处透着繁华,却也安逸舒适,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着。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人们创业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不前。大概在2015年的时候,我的家乡出了一档小有名气的栏目《A》,是由一群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做的,他们的栏目因为题材新颖且贴近生活,上传到网络后不久,就迅速的流行起来,在当时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借着栏目《A》的爆红,他们成立了一个传媒公司B,很多本地的商户争相对B投资。后来B进行了转型升级,变成了专门为大型企业宣传推广的广告公司,到如今已经跻身为本地数一数二的创业公司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C,本科专业平面设计,专业扎实,积极好学,踏实稳重,毕业后到上海打拼一年转而回来创业,因为没钱,生拉硬拽我们几个朋友合伙。创业之初的时光只能用艰辛来描述,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没有盈利,C几次都想要放弃,好在最后坚持下来了,公司的业务逐渐发展起来,运营也走向正规,现在虽然算不上特别成功,但是一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我记得他对我说:创业,应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是啊,有太多的人因为走的太快而忘记最初的目标,有太多的人被路上的花花草草迷了眼睛,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目标。其实,走的慢一些,走的更专注一些,每一个创业者都可以是winner,就像我在之前的段落中所形容的那样,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子“神奇的驱动气”,它驱使着创业者为了各式各样的目标前进,累了就歇一会,只要坚持心中的目标,路一直都在。如此看来,创业不但不能消停下去,反而应该“闹”的更欢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