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处在一种盲目的忙碌之中,疲惫且焦躁着,工作侵入生活打破了结界,我们整个人的状态都很糟糕。明明不得闲,却又无所获,还会频频出错身心受挫。
这个时候我们该停下来,列一个清单,给生活排个序。我们不是超人,面面俱到即面面不到,我们需要放空自己,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当我们真正停下来去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有些事真的可以pass掉,不但不影响工作及周围人的评价,反而会让你的生活更轻松,工作更高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阅读了很多专业书籍,以勤奋的态度投入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其他方面的涉猎稍显薄弱。所以我们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和要做的事情,缺少的事如何协调安排、做出选择的能力。《精要主义》这本书就可以告诉你方法,它的副标题是非常诱人的一句话: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这是我们多少人都想解决的难题!
一、专注当下
有一句话说:万事向前看。如果当下的分秒我们做不好,向前又怎能“柳暗花明”呢?一行禅师告诉我们:生活只在当下。如果放弃当下,你将无法细致深入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刻。
书中把精要主义和非精要主义做了准确清晰的对比:非精要主义者满脑子充斥着过去或者未来,考虑过去或未来的重要事务,为未来担心,为过去焦虑。而精要主义者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当下的重要事务,享受当下。
无数个过去也曾是每一个当下,无数个未来也将是每一个当下。提醒我们专注当下,过好当下才能收获美好的过去和未来。我们需要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专注于此,不要沉浸过去的种种,也无需受未来干扰。听从心的声音,给工作和生活排序,我们才能够专注且充实的把握每一个当下。
二、放空思考
世界变得越喧闹,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开会,那天结束后他发现他的时间和精力完全由工作摆布,及没有丝毫发言权,对此他非常沮丧。后来,他坚持每天在自己的工作日程表中留出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工作都不安排。他最终发现知识最具价值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他将之视为一种黄金法则,保证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天,而不是成为这一天的奴隶。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工作几乎占去了我们80%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是工作的主导者,用思考寻求高效工作的方法,拒绝陀螺式的忙碌,解放自己。
其次就是阅读,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世界那么大,不是谁都可以自由出走看风景。既然不能行万里路,那我们就可以读万卷书。就连比尔·盖茨也是经常性地从日常工作中抽出一个礼拜的时间,仅仅是为了思考和阅读。我们不能像他那般自由掌控时间,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化零为整来读书。
阅读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激活大脑的想象力,催生灵感。当然,更好的是让我们有更加精致的思维进行更好的思考。
三、聚焦精力
特别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人生海海,不过百年。我们要面对很多人和事,不加选择的话我们会精力涣散,不堪重负。
对于非精要主义者一切都很重要,都是必须做的,总是思考怎样把一切都安排妥当。而精要主义者会选择更少但更好,会思考如何权衡取舍做出选择。
反思我们的日常盲目地追求更多,会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却又会在最后一刻才仓促执行。承担太多任务,工作成了折磨,感到不知所措,精疲力竭,甚是盲目。读了这本书,你会知道停下来区分、辨别重要事情特别重要,非必要事务要有勇于拒绝的勇气,要逐渐养成“自律地追求更少”的习惯。
大道至简,审视自我,精简生活与工作。于喧嚣处觅宁静,于繁杂处求简单,返璞归真,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