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5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基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解读】
古时候得道的人,隐居山林,精通万物的奥妙和神奇,境界深不可测,无法形容。
他像在冰上行走一样谨慎,像强敌环伺一般小心。
不管什么时候,都像做客时那样恭敬、庄重,却又像春雪融化一样自在随意。
他敦厚淳朴,像未经修饰的木头。
他胸怀豁达,像宽广辽阔的山谷。
他木讷笨拙,像是混浊的水,无法看清他的真面目。
混浊的水,只要静下来,就会慢慢变清。
安定久了,只要动起来,就会生气勃勃。
得道的人,不会去刻意追求圆满,正因为不圆满,才能时常破旧立新。
【悟道】
得到的人通常微妙而隐秘,玄通而清净。因为无欲所以无惧无为,因为谦和所以不扰不炫。处混浊喧闹中,能安宁静止而得清净,在生动新成中,能缓行慢动而有作为。
得道的人,明白天理的雄浑广阔,确信大道的万能万力,知道道行的演化趋势,所以清楚守道的意义,遵道的作用,因此就会,节制欲念,克制贪图,保持清静,姿态谦卑,聪慧好学,理解玄虚,行为通达。
人在年轻的时候,难免气盛而锋芒毕露,每个人都要历经磨难,锉其锐气,逐渐明白人情练达;一个有经验的渔夫教儿子捕鱼,结果一无所获,原因是他只教了成功的经验,没告诉他如何面对失败;贪多求满只会让人停滞不前;同样一个人的成长,也不可以替代。
做人当官应该悟道得道,不显山露水,不显小人得志之象,谦和低调做人,顺应天道,无为而治;也不可以起心动念,纵欲豪情,争权夺利,超限出界,违背天道。
静能做浑浊的水变清,同样静也能让人生慧;
但安定久了,需要动来激发生机,动静总处于变换之间,这也是天地平衡之理;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又在于静养;动静之间,阴阳之道。
只有在不满的状态下才能求新求变,人随时要放空自己的心态,放下曾经所谓的成就,谦卑低调,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