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就只立了一个flag,晨读感悟全勤,结果没实现。原因有两个,第一个,计划不如变化快。第二个是目标定得太高。归根结底是在不完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不能做出合适的判断和预测。
九月的第五天,因为连续几天睡眠不足精神接近崩溃,前思后想之后还是决定先睡觉,从而早早出现了第一个晨读感悟的缺失。虽然觉得很遗憾,但是现在也不后悔当时做的决定,如果同样的事情再次出现的话,我仍然会选择先照顾好身体,因为其他的都可以再商量。
①计划不如变化快
制定一个月全勤的目标本来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前两个月的打卡情况都超过了半数,然后又估计了一下当时在生活上的工作量、还有内容组的工作量。
生活上的工作量,因为带两个孩子五年,所以还是有比较大的把握。而在内容组的工作量,因为从五月份开始到九月份,经过三个多月将近四个月的反复琢磨,也是达到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在这种工作量都可以估计的情况下觉得这个flag也许还可以承受,而且也作为了一种挑战,设立了这个flag。
但是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几个没有预想到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生病,自己生病,家人生病。这些都是需要按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休养恢复,还要照顾别人。
第二个就是写作上会遇到的问题。问题有可能是对材料的解读不够深入,需要花时间去调研、思考、总结;材料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比较陌生,这个就更要研读,结果可能写出来的,只是一个框架结构;还有就是材料内容的涉及面比较广,往往一篇文章写不完时间就不够,这些原因都会最终导致一个结果,文章写不完,就没有发出来。
第三个就是会出现突发状况,没有在计划之内的情况,甚至是遗忘掉的计划。比如9月份预定了去悉尼7天,票是我之前生病时先生定的,但是因为我那时候生病没往心里和日历上记。结果等我立完flag没几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下就懵逼了。
另外一个突发事件就是小灶群评论组的成立。这种机会当然不会想错过,于是果断写申请要求加入,幸运地加入后于是又增加了一个评论组的工作量。因为是初期成立,很多事情还没有固定下来,队友之间需要交流进行工作上的磨合,这下就手忙脚乱起来,感觉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②目标太高
想挑战一下自己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如果目标定的太高,完成不了的话一定会受到打击。
计划中的留白是必要的,这样会有空余的空间进行调整,甚至发个呆、冥想什么的。古时候的人有大把时间冥想、发呆,现代人忙得连发呆就成了奢侈品,真是造化弄人。
其实留白这个道理一直都被我用在孩子身上,不管什么计划,只要有孩子我都会预留双倍、甚至是三倍时间,这样足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还能保证按时。只是遇到个人进步这件事情上,因为觉得落下太多,不免落俗心中有些焦急起来。
能发现目标定高,也是因为第一先定了目标、第二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注意到,第三就有可能着手进行调整。这一系列的思考-行动-复盘-调整-再计划-再行动是环环相扣的,缺一不可。
能制定出一个可执行的目标计划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不断地练习才能做到。如果因为最初的计划没能实现,觉得不可以做到而放弃的话就比较可惜。客观地说,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练习才能掌握,包括制定可实现计划。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李笑来在他的书中讲到他自己做计划的故事。他做了一年的计划,最后发现并没有完成。于是他改为做了一周的计划并完成了,这让他很高兴。接下来,他开始做一个月,进而两个月,一个季度,这样把计划的时间段慢慢不断延长。
因此,制定计划也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掌握。并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不去做,然并卵。躺在纸上的计划终究不过是一只空言,只有去执行了才能知道问题都出现在什么地方,然后去改进,进而执行,这样才能不断正向循环下去。
最后,写文章遇到问题这件事情,应该是再平常不过的。在九月这段时间里,力不从心的时候就索性给自己放假一天。除了写文,看书,笔记,思考,更多的时候,学会让自己活在每一个自己所处的时刻。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