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听了杜律师主讲的婚姻案件谈案技巧。本来,只是同事相邀前去,听听而已,听完之后深觉不虚此行。没有两把刷子,杜大律也不可能来开讲座,也不可能将业务做得这么出色。
课后回顾,主要有如下三点收获:
第一,关于咨询收费是否必要。
律师咨询,要不要收费?的确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因为收费吧,会把当事人吓跑了,不收费吧?很多当事人咨询,一谈案就好几个小时,最后结果,我还要回去再考虑考虑,的确影响律师的工作效率,增加挫败感,挤占我们的办案时间、研究学习时间。
杜律师的做法是——坚决收费。
好处就在于:一是可以淘汰那些非真心诚意请律师的无效客户。二是让有诚意的客户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去咨询必要的法律问题。
当事人有可能会说,别的律师咨询都不收费,为什么你要收费?这个问题,杜律解决办法是 :反问客户,假如一个律师免费帮你咨询,如果帮错了,你会回去找他负责吗?如果你是付费咨询,你觉得律师会不会负责?你是需要付费的、专业的法律意见,还是需要免费的、可能不负责任的法律意见?如果你是付费法律咨询,我会完整的告诉你最重要的法律咨询意见,供你决策。而如果是电话咨询,杜律会告诉他,我只有五分钟时间,请简要说一下。
听了杜律的心得,我觉得更有理由和信心去收费咨询。
具体有三点体会:
一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律师一定要专业。至少,自己所关注的这个法律领域,要非常专业。让付费咨询的客户觉得付费有收获,付费有价值。
二是,以前我很少向客户主动提起付费咨询的要求,原因实质是方法不对、对时间认知不够,也没有考虑到付费咨询对律师提高工作效率,剔除冗长的咨询占用时间的重要性。
如同我们参加一个培训课程,有100讲的免费网络课程,有198元的网络收费课程,还有3800元的线下课程。收费不同,价值不同,收获不同。
三是,付费咨询,不适用于亲朋好友,也不太适用于公司客户,更多适用于陌生的个人客户。
假设未来我对这部分客户要求付费咨询。我会设定三个步骤:
第一,电话咨询,仅限五分钟。
第二,来所现场咨询,不超过半小时。
第三,半小时后,付费咨询。当然,具体的谈话方式,肯定不会这么生硬。但,这是我的目标。
第二点收获,我觉得也非常的重要,即划清律师工作的界限。在接案时就要和当事人谈清楚:律师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比如律师不是心理咨询师,如果相关个人家庭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可推荐去找心理咨询师,除非特别紧急的事情,尽量用微信联系,晚上不接电话。当然。这些做法有一点绝对,甚至有可能会让当事人有一些误解。然而杜律师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婚姻案件的律师而言,面对许多婚姻不幸的当事人经常电话倾诉。一倾诉就一小时两个小时,也不足为奇。但倾诉的内容绝大部分都不是法律问题。这会极大的占用律师的工作和生活时间。杜律作出这样的原则规定,并且在谈案前与当事人说清楚,的确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认为,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婚姻律师,不必完全照搬,但其中有些原则或做法,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与当事人约法三章且是事前约定,除非特别紧急情况,工作之外的时间不谈案件。以利于律师在,工作之余能平衡家庭和个人学习。制定原则,划定界限,实际上是也有利于更好的管理时间,把控时间。在块状的时间,完成成效高的事情。
第三点收获,就是律师专业化的展现。
一是刘艳华律师的和东莞的孙律师的分享。在当事人来所面谈时。先填写保密协议和当事人登记表,均为统一模板,告知半小时内免费,半小时后收费。通过签协议,填表,预先告知等流程化工作模式,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展示律师专业化的形象。这一点,我会后马上实施,并且找他们要模板,哈哈!。
二是东莞的嘉宾苏律师的分享。提到她们团队聘请专业的广告公司,设计团队名称、logo、l注册商标,制作统一色调的工牌,在会见当事人和开庭时,都统一佩戴。甚至做的PPT和出版的书籍,都是统一的紫色色调,堪称专业。这种做法,对于公司而言比较常见,但对于律师事务所下面的一个团队而言,有这样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理念,确实值得称道。未来,我们组建团队的话,可以参考。后面,也附上他们的工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