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注重孝悌之义,但却并不只是泛泛而谈地喊口号,而是切实地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有益且十分重要的。因为作为训蒙文,如果只是假大空地讲道理,而不提出具体的实践要求,那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毫无指导意义。
因此,《弟子规》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以及行为举止应有的规范详细地列出来了,这种落实到细节的指导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学生理解并实践孝悌之义有很大的帮助。
《弟子规》要求学生对父母长辈尊敬爱戴,不能敷衍违逆。父母呼喊召唤要即时回应,不能听而不闻、故意无视以逃避面对父母;父母嘱咐命令要立即行动,不能找借口推脱,想方设法懒怠或消极应对,那些都是不孝顺、不礼貌的表现。
如今许多孩子被父母长辈娇惯溺爱,养成了无礼懒怠的性格,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其实,耐心听取父母的意见、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孝悌文化的要求,也是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性格培养、素质养成的重要一课。
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悉心指导等方式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引导孩子关爱老人、关心父母,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塑造孩子的孝悌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