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句网友的评论,深以为然:
“人与人之间没有互相看透,才产生了爱情。”
在婚恋局势相对比较严峻的当下,的确大多数的社会调查仅仅是以数据说话,并没有抛开表层去看待婚恋难题的本质。
平心而论,作为同样是没有为国家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做贡献的那一部分人而言,也许我的个人心声,可以帮大多数的单身人群说说话。
很多时候,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并没有在学校里学会如何去爱别人。
起码爱情这件事情,是学校不会教的东西。
那是我们的学习途径,只有从身边人,从父母身上获得。
但大多数人的婚姻里并没有爱情,只有如何搭伙过日子。
所以从武志红老师的书籍《为何爱会伤人》中,我渐渐找到了内心深处真正的答案。
也是从内而外生出的力量,才能够去滋养真实的情感世界。
大多数事情,只有知道了根源,我们才会试图去变得豁达,变得相对泰然。
【1】爱情,本身就是一种轮回
这段时间,湖南卫视的热播剧《两种婚姻的猜想》里,
男主杨争的心理医生甄大夫给出了三大灵魂拷问:
“你老婆是不是很强势?”
“你妈是不是很强势?”
“你的童年是不是有缺陷?”
说中男主的经历之后,心理医生又再度提出一个观点:
【俄狄浦斯情结】,俗称的恋母情结。
恋爱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归根到底就是两句话:
【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通俗地说就是,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
人们在择偶的时候,很大一部分会去选择两种人。
(1)要么就是和自己父母一方很像的人。
(2)如果过得不好,那么就会寻找另一种极端,和父母一方完全相反的人。
爱情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键不在于找到那个“正确”的人。
而是能够将自己的内心修炼成“正确”的样子。
*那什么才是修正自己的内心呢?
首先得清楚,自己为何会这样子做选择。
在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的关系当中,我们小时候是处于绝对的弱势的。
但是,在长大的恋爱关系中,恋爱双方的力量基本上是势均力敌的。
所以可以玩一个“改造梦想”的游戏,把对方修正成自己想象中的人。
·若对方是个不修边幅,到处乱扔袜子内裤的人。
你可能会说“你为什么不把东西放好?为什么不能是个干净的人?怎么会找了你那么一个邋里邋遢的人!”
·如果对方是个拖延症患者,而你是个凡是都做计划行动力强的人。
你可能会说“你为什么总是拖拖拉拉的?为什么和你说的事情总是到最后一刻再去做?你到底有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可是他/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啊,如果你不喜欢这些样子,对方又不改变,打从一开始为何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样子?
谁会愿意心甘情愿被改造呢?
【2】命运,是强迫性的重复
迷恋自己幻想出来的人,不是真爱。
迷恋,源自爱的缺失——童年的爱的缺失。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个人产生强到不可思议的情感,一般总是因为那个人强烈地牵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模式——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模式。
回望我自身的感情经历,无一例外的确是旁观者清。
所有人都觉得我选择的人并不适合我,似乎老天都在阻止这段感情的发生和发展。
可谁又能知道,在他们看到我陷入深渊的时候,我的内心并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受害者。
恰恰相反,可能我正在享受着这个深渊呢。
多么可笑又矛盾的心路历程。
看起来是一种矛盾的情绪,可真相却是,当事人可能很享受这个坠入深渊的过程。
很多女性一边在渣男的战术里沉沦,一边又想着逃离,过一些健康快乐又有意义的生活。
就像书中所写的:
童年习惯了快乐的人,以后不断重复快乐;
童年习惯了忧郁的人,以后不断重复着忧郁;童年习惯了痛苦的人,以后不断重复着痛苦。
虽然我们的确学过:不要再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可警句之所以为警句,无非是因为它是最难做到的。
男人和女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常规逻辑 为:
习惯了幸福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爱;
习惯了不幸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恨。
【重复,是因为我们惧怕丧失预见力。】
说了就是,只有这样的相处模式才是我们潜意识中熟悉的。
我们知道这种感受会往什么状况去发展,也许谈恋爱和结婚的对象换来换去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相处模式却是无一例外地雷同。
就像是我们只习惯了过去的生活,就算今天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也要做些什么事情,把现在和过去弄成一个样子。
这样子的做法是不利于幸福感的滋生的。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强迫性重复。
其实都在让我们不断地通过数据的多样化去反省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造成了当下的局面。
因而,我们行为的最佳途径是学会给自己制造好的强迫性重复,不要有畏难情绪,坚信自己会得到爱与支持,事实就会往好的方向去发展。
【3】七年之痒,意味着成熟
“第一次童年,是六年;第二次童年,还是六年。”
童年越有问题的,在时间节点时越渴望改造恋人。
假若改造成功了,那仿佛也意味着以前的命运被改变了。
多么可笑的事情。
七年之痒,其实并非是指到了第七年才产生的问题。
而是问题早就产生了,当两人都在忍受,也都在给彼此留余地,留机会。
直到第七年的时候,再也不愿意继续忍受下去了。
第六年的时候,放弃幻想,认识到对方和想象中的父母不一样;
第七年的时候,直视真相,放弃感情,因为确定对方和想象中不一样。
举个例子吧。
有些人打从一开始就显得很不忠诚,很多情况都显示了对方是个很花心的人。
但陷入幻象的恋人,总是会把这些不符合理想伴侣的信息过滤掉。
也就是——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当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之后,到了第六年,陷入幻象的人开始学会直面事实。
这个时候摆在面前的就是两种选择:
分开,或者,和对方真实的样子生活在一起。
当幻灭感消失之后,两个人相处的情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爱。
毕竟,两个幻影,纵使再相爱,爱的不过是自己心里的影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