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写”和“我要写”
结束了“张文质老师第七期写作研修班”,我回到了家乡——一个小县城。我从长沙岳麓第二小学带着星星之火,回来了。从疫情爆发,我开始写教学随笔,坚持写到十万字的时候,我写不下去了。一是因为我一直停留在叙事,而没有对教育的观点,缺乏深度的思考;二是因为我坚持不下去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把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种风格,根据自我分析,我属于场依存型认知方式,我深受外界的影响。我更需要认识一群人和我一起奔跑。“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文质老师的写作研修班里,我找到了这群人。而后,我加入了“教育行走,挑战写作300天”的群。看到大家每天都在上传自己的作业,我再次坐到电脑前,开始享受敲击的快乐。
小时候,有老师和家长监督我们完成作业。那时候,只想快快长大,再也不用被鞭子抽着完成作业了,以为没有人管就是一种自由。长大后才发现,没有人监督,你会躺平的。如果你不在一个很优秀的团体中,就会慢慢地被懒惰侵蚀,在这个社会如行尸走肉般,活着。长大了,更靠自我约束,自我鞭策,自我觉醒。但是,当你做不到这些的时候,真的需要像张文质老师这样的人“逼着”你行走。“这辈子,总要出本书吧?”一想到这句话,我就醍醐灌顶,赶快拿起笔写。一看到“挑战300天”的写作群,别人都接龙了,我就问自己,今天我接龙了吗?甚至,张老师为了“逼”我们坚持写作,还出了阴招,让我们参加研修班的每个人签了一张“新书发布会邀请函”,写有自己新书的名字以及发布会的时间。一想到“2025年12月28日”这个日子,我就不敢有一天的松懈,那可是时光飞逝啊,等到那天的到来,张老师发来信息:“媛媛,你的新书发布会在哪里举行?”如果,那本书还没有诞生,那可就尴尬了。想到这些,我还不赶快写起来?
2022年7月28日,我加入了“要我写”的团队;而“我要写”是我的梦想被点燃后的呼喊。张老师通过他的身体力行,用三天的时间,让我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来了一场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