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妈妈有个习惯——写日记。也不是天天写,只有心情不好时写,写一些生活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写的挺好,字体幼圆,内容朴实,文采斐然。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上了大学后,弟弟也去了深圳,一家人散成了三块,聚少离多。加之我生性孤僻,很少与家人聊天,每次回到家后,倒是多了一丝生意。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我回家一次。晚上,在我的床头,发现了母亲的账本。或许是专门为我留的。里面记载着本年的一些日常支出。我就随手翻了翻。记的挺细的。忽然,一段文字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很短,异常醒目,字还是我熟悉的幼圆体。
“以前忙着出去挣钱,把儿子留在家里,现在想和他们聊聊,却都不在身边。”日期是三月份的。
那一刻,脑子一片空白,眼眶也湿了。妈妈老了,妈妈累了,她想找儿子诉说,可不知道怎样和儿子交流。那肯定是一个深夜,孤独的母亲牵挂着远方不孝的儿子,却又不愿打扰儿子,于是将思念化作一首小诗。那一夜,一个母亲追忆往事,因生活所迫,出去做生意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致孩子长大后,跟自己有隔阂了。现在,自己有闲下来了,想找孩子聊聊天,可孩子长大了,离开了,只留下了诺大的空房。那一夜,孤灯长明,直到天明。母亲向来是一个强势的人,基本不会向我和弟弟表露自己的思念。我习惯了自己一个人,也很少向家里打电话。现在回到家,母子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拉家常了。于是乎,我们远了,就像出生时脐带被剪断的一样。不过这种心灵上的远,更远。
回到学校后,我对我女朋友说:“在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在我的精力最旺盛,情感最丰富的时间里,是我们在一起度过的,这是我的幸运,也是你的幸运。可父母将最好的给你我,却没有得到我们的陪伴,做儿女的实在惭愧。”她对我说:“以后上班了,陪他们的时间就更少,没事就对给家里打打电话,今晚必须打。”她是懂我的。
父母在,不远游。可能有些过时了,毕竟现在的这个新世界日新月异,天南海北一日还不在话下。父母在,常问候。还是可以的,有什么比一个健全的家更重要的呢?
好想回到小时候的那个饭桌,四方各坐一人,吃着家常饭,拉着家常,一切都好。现在出门在外,纵有满汉全席,千人作陪,也不及母亲一句“你回来了”分量的三分之一。
母亲的日记,母亲的小诗,寥寥数语,直入心肠。愿下次我看到的是一首田园派作品。儿女在旁,同桌共餐。
试问何处是天堂,七星直指吾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