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馒头,西北人叫“馍”。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西北娃,我对馍可谓情有独钟,对馍的记忆贯穿整个成长过程。
上小学时,我们这些农村娃的早晨一律就是馍,尤其是冬天的早晨,大家顺着向阳的墙根一字排开,集体吃馍,场面极为热闹。中午,离学校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午餐经常是冷水就馍。
上中学时,我去了外地,住校求学。每月回一次奶奶家。离家返校的每个周末早晨,奶奶必定要下厨房,或篜馍或烙馍,临走时在我的包里塞满馍。我背着馍,走出村口很远,还看见奶奶在那里张望,我总是心头一阵酸楚。夏天的时候,馍容易长毛,我总也舍不得扔,经常是把长了毛的那些掐掉,然后掰成小块炒着吃了。
后来,我又上了中师,基本上是两周回家一次。每次临走时,母亲在我的包里装满馍。那时候晚自习后容易饿,一个馍下肚就解决问题。吃馍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双手捧着吃,深怕馍渣掉地上浪费,舍友笑我太古董,可我知道那是母亲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一点点舍不得浪费。
再后来,上大学,参加工作,基本不从家里带馍了。再后来,奶奶年事渐高,做不动馍馍了。我每次去看她,总要坚持把我送到村口,一直目送我远去,一如十几年前。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心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