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颗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随波飘摇…” “呦, 这又是谁在刷抖音啊,一大早的。” 地铁上一位蛇精男阴阳怪调地嘟囔着,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抬头一看,一米远处,蛇精男旁边站着一位背着双肩包的小男生,他正低着头戴着耳机玩着手机。他看的太专注了,根本没有留意到蛇精男的鄙视眼光。
关于专注,工程心理学上说,人的专注力最能集中的时长,刚好是15秒的时间。抖音上这样一次又一次短暂的视频刺激,恰好让人形成片刻的印象,产生想要看到下一条的强烈愿望。我们停不下来,简直欲罢不能。
近期,知乎上就有人热议“抖音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的年轻人?” 有数据统计,抖音上86.2%的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有人说:是的,抖音“毁掉”了部分的年轻人。抖音占据了年轻人太多时间,导致他们没时间学习和陪伴家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已经不只一次地听到:“被武侠毁掉的年轻人,被游戏毁掉的年轻人,被抖音毁掉的年轻人…… ”
似乎所有的娱乐方式都在“毁掉”年轻人。但是随着新技术的迭代,娱乐方式花式升级,“毁掉”年轻人的又岂止抖音一个?抖音不过是替罪羔羊。更何况,有人上瘾,有人卸载,有人学习,有人自嗨。你不自律,干抖音何事?
01 自律让我们成为时间的主人
在这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一边刷着抖音,一边控诉着抖音。
在我们轻轻划拉一下视频的瞬间,时间就把我们狠狠地甩在了身后,连一句招呼都没有。接着,我们又陷入到空虚寂寞无聊之中,周而复始。不想被麻痹又不思进取,这个锅总得有人背,于是大家开始声讨抖音。一边控诉,一边刷得不亦乐乎。
我有一个朋友妮妮,属于抖音重度“患者”。她每天消耗在抖音上的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起先,她只是在抖音上刷钢琴弹奏视频,看着看着就迷上了。在她29岁那年,她决定学钢琴,并一举考下钢琴6级。其实从专业角度来讲,她这个年龄已经算晚了。因为手已定型,手指灵活度相对低,但是她为了练好钢琴,每天加班到七八点以后,还要回家练琴两个小时。
我最佩服的,就是她身上这种强大的自律精神,喜欢什么,想学什么,都会立刻行动,绝不拖延,并能一直坚持,直到达成目标。
抖音,一个纯娱乐平台。有的人抱怨它消磨了时间,快感那么一下就过去了。可是还有人却利用它学习成长,获得了持续的成就感。其实在任何领域,想要解决问题,想要成为优秀的人才,都少不了自律。自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他们懂得合理分配时间。他们对时间有足够的控制权,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02 我们不拒绝抖音,只是拒绝低自控力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在抖音里体会刺激感。这个利用流量和算法机制推荐的软件,给每个用户打上标签,推送的内容大部分符合用户偏好的同时,又不完全相同。让我们每一个下滑的视频主题充满未知,在潜意识中鼓励用户不断向下看。如果你刚好是一个不懂自控的人,那么就很容易陷入其中,迷失自己。
我的另一个朋友小山,堪称自律达人。他平时工作很努力,996是常态。下班后回到十几平米的单身公寓, 刷两下抖音忘却现实的烦恼。不过他很善于控制自己的玩乐节奏,从来不会关注无营养内容超过半个小时。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小山的自律鸡汤论。他常说,“世界上没有低自控力的人,只有懒得学习自控方法的人。”
小山是怎么做的呢?他给自己的手机下载了一个叫做番茄Todo的APP。每次当他准备刷抖音的时候,他会先在番茄Todo上设置倒计时30分钟,用于提醒自己。通过这个方法,他从一开始的刷得忘记时间,到现在不需要番茄Todo的辅助,就能自然停止,就好像生物钟已经被设定好了一样。
除了严控娱乐时间,小山还会严控娱乐内容。他会定期筛选有助于个人成长的大号关注,取关那些他认为学习价值低的抖音号。自律的人往往学习能力很强。小山在每次刷完抖音后都能解锁一些新技能。他现在可以煮得一手可口的饭菜,就是从抖音上学来的。而且他还举一反三,把食物分成春夏秋冬、酸甜苦辣系列口味,然后将做法录成教学视频分享到抖音,深受广大抖友的喜爱。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小山一样,积极自律,高度自控,抖音不但不会“毁掉”我们,反而是我们进步路上的好朋友。
最后,我想说,技术无罪,人类的存在才是“原罪”。我们并非拒绝抖音,只是拒绝低自控力。
03 抖音时代,更要自律
看抖音也好,刷头条也好,如果我们只是被动的、不假思索地消磨时间;如果我们对于内容不做筛选,照单全收,如果我们一直留恋在这种麻木和逃避的状态中,无法自控,那就真的需要注意了,因为这些都是内在精神世界开始被麻痹的信号。
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由意志和人工智能开始博弈,年轻人能否成功避免人工智能带来的麻痹,保持清醒的状态,最终还是取决于年轻人自己。
抖音时代,诱惑太多,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律也是信仰,信仰从不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