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她的九十年岁月时光 第一章二节

原创文章不得擅自转载,发现必究!已加入“维权骑士”保护文章。|作者:深耕耘

          请认真仔细阅读,本节人物关系略有烧脑。


         收养姥姥的姑姥姥

       在被寄养到姑姥姥家她也并没受到委屈,或准确的说是并没受到饥饿的委屈,她自己也常说这个姑姥姥的家庭条件比自己家要好些,在那个战火纷飞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穷苦的年代里,而姑姥姥家是不愁没粮食吃的。姥姥说,她的姑姥爷因和姑姥姥感情不好,所以大概在四十岁左右时便离开家到外务工从此再没回来过,而姑姥姥在丈夫走后也一直再未嫁人,那个年代的女人可能是为了死守那份名誉贞洁,即便他们夫妻感情不好但也选择了孤独终老!


姥姥

        姥姥被寄养到姑姥姥家时其实老太太已到花甲年末快近古稀了,而老太太的丈夫则是在收养姥姥母亲时就离开家了。据姥姥讲述,她的姑姥爷之所以会和姑姥姥因感情不和而离开家,原因就在她母亲我太姥姥身上!

        姥姥的母亲也是个苦命的人尤其在儿时,小时候因父亲是个赌徒欠下了一个混混的一大笔赌债而无法偿还,所以她与母亲娘俩被父亲当偿还赌债送给了一名外号叫小狼的债主,而这个外号叫小狼的男人在周围邻村是出了名的恶棍,所以在娘俩被送到这个男人家里生活没多久太姥的母亲就被这个恶棍男人整日连打带骂地给折磨死了!在母亲死后太姥的姑姑很快从邻村的村民嘴里得知了这一令人既悲愤又意外的消息,得知了这一不幸消息后姑姑和姑父为了不让悲剧再发生到侄女(姥姥的母亲)身上所以赶紧用了一大笔粮食和银元从那个恶棍手里把太姥赎了回去。

        太姥刚被姑姑收养回去只是在短暂的一段时间里逃脱了一个火炕,而并非是从此彻底脱离了她童年的苦海磨难。刚到姑姑家也许是因人类的“新鲜感”天性作崇所以有段时间姑姑姑父完全把她当自己闺女养着,本来姑姑也只生了一个女儿,且年纪还小据说还没学会走路呢,而姥姥的母亲也只有十几岁,和姑姑家的闺女正好成了姐妹两,平日既帮姑姑照看妹妹和妹妹玩耍,有时还会帮姑姑干些家务活儿。

      姥姥的母亲大概是出生在晚清时代,尤其生在了那样的家庭及又是穷苦的乡村里,即便后来被家庭条件不错的姑姑家给收养了,可在村里尤其是女娃根本就没有上学堂的,也就太姥姥被姑姑收养后整日都是在家里帮带孩子和干家务,她本来就是个孩子所以孩子带孩子可想而知能懂多少分寸呢。

      有一天,表妹在炕上倒爬着玩眼看快要掉地上了(老家的炕离地都很高,那个年代人们造的火炕都喜欢离地大概有一米二三左右高,孩子多的人家经常发生孩子掉到地上摔死的悲剧!),正在地上锅台前坐着烧火的太姥姥急忙为了阻拦妹妹不掉到地上,而拿起刚从灶底上抽出的炙烫的火铲子顶在了妹妹屁股上。可能是因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穷所以即便是不愁吃喝的人家一般在孩子不会跑前也都不会给穿裤子(据说那个年代阳原县地区的百姓家里不管是男孩女孩都这样拉扯),也就不偏不正太姥刚好把火铲子顶到了表妹的肛门上了,可想而知当时表妹被烫的有多疼。据说,被烫后不光是疼的整天哭死哭活的且从此也受到了惊吓,后来得了一种抽风(方言抽风就是抽搐的意思)的怪病病死了!

        晚清时期的中国大部分地区西医医生都是很罕见的,可能只在少数几个大城市里才有西医医院且也几乎是外国人以教会名义开办的。所以姥姥的姑姥姥女儿得了所谓的抽风怪病而致死,如用现在医疗技术检查可能就是因肛门部位被烫造成肛管及直肠发炎引起了持续高热,而又因没有及时治疗所以可能慢慢的由持续高热导致了脑炎或高热惊厥,最后被没控制住的炎症而致死了!在那种动乱的年代人们生下的孩子存活率都非常低,所以得了病几乎也是要么在家等死或要么直接扔到野外,虽没有西医西药但就连中医也都很少会去找,可能是因孩子死亡率高,人人家里都有过几个孩子夭折的事情发生,也就即便是不缺钱和粮的人家的孩子患病了也是习惯性的等待让其自生自灭!


姥姥打理菜园子

        表妹死后,姑父从此就把太姥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平日里不管她有没有干错事情,只要姑父心情不好就找她出气,每次对她都是连打带骂!据姥姥讲,她的姑老爷有几次晚上睡觉梦到了自己死去的女儿,哭醒后半夜起来抓住正熟睡的她母亲的头发拉着就往院子里的水井里扔,而每次按着头往井里塞时还要问:说!你错没错!敢不敢了!等这样的凶话。而她母亲被吓的是全身哆嗦着哭都不敢哭急忙承认:我错了,不敢了!等这些求饶的话。

      “姑姥被惊醒了就拼死拦着保护着我娘。姥姥这样讲述着。

        在唯一一个女儿死后有两三年姥姥的姑姥姥急着整天到处找郎中调理身体想赶紧再给丈夫生个一儿半女,但恰恰就是天不随人愿,不管找多少郎中喝了多少中药可就是再也没怀上孩子,再加上常常因保护侄女而和丈夫站在对立面,慢慢的夫妻感情也就变得越来越淡甚至丈夫对她的怨恨也日益加深。可能是因心彻底凉透了又或是因看出了妻子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所以姥姥的姑姥爷有一天骗妻子说是到外去务工,带了些银元便从此一走再未回家!

       姥姥的姑姥姥是从“河南”嫁到“河北”据说她的姑老爷是桑干河北部地区北山脚下一个盛产苹果的大村子的地主家儿子。但和姑姥姥结婚后并未生活在这个盛产苹果的富裕村子里,而是让人未知原因的把家安到了距阳原县城二里地东边的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尤其在民国时期)的溢水(化名)村里,同样也是个大村子。可能是为了离县城近方便生活需求吧,溢水村和盛产苹果的果子村(化名)大概相隔有二十里,生活在溢水村的姥姥的姑姥爷在没离开家前每年都会不定时的要回到所生所长的果子村去打理与收割果园子和粮地。

      据姥姥讲述,不缺钱的姑姥爷和姑姥姥结婚后没多久就在溢水村也置办了多亩田地,后来由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战争的岩浆很快也流到了阳原县,整个县城的百姓都变的人心惶惶,阳原县地区的安宁和谐霎时被动乱恐慌给淹没了!各个村子里几乎天天会发生烧杀抢劫的悲剧。所以,一是两个村子的田地加起来的确很多且还有果园子,她的姑老爷即便雇人打理收割有时也忙不过来,二是为了自己和妻子的安全所以就把果子村的粮地给全部出售或转租别人了,只剩下少数几亩果园子,这样就不用隔三差五的来回两个村子奔波四十里的路程了。

      虽到了溢水村没多久就置办了田地,但据姥姥讲,她的姑姥姥和姑姥爷并未在溢水村置办房屋而是一直租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一个院子里住着三四户人家只有他们是租房客因为整个院子里只有他们一家是外村人,并不是像影视剧里演的有钱大户人家那样住在一套阔气的四合院里,身边有一堆丫鬟管家下人伺候着。这可能是地方百姓居住建筑的特色吧,在阳原县几乎没见到过有四合院的建筑,尤其在那个人们能活一天算一天的时代里更没听姥姥说过阳原县地区有四合院了。在那个年代,阳原县里有钱的人最多也是自己建一处独院居住,独院就是四周有围墙和几间坐北向南的正房而有南房的人家也极少,且有钱人盖的房也是用土坯块儿建的窑洞,只不过人家自己住一处院子不和你穷人在一起搅和。姥姥这样说到。据姥姥说,在她出生且生活了十几年的那个桑干河南部紧挨桑干河的村子里,有一个大户人家建的居住院落是三进三出式的,这种院落估计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都不清楚是啥样子的,甚至像这种大户人家所建的特殊庭院在整个张家口市地区也是极罕见的,所以这种“三进三出”的院落是极为稀缺罕见的。

        姥姥也困惑自己姑姥姥既不缺粮食又不缺银元(大洋)和蒙疆票,尤其姥姥常说光蒙疆票姑姥就有几个装满的木盒子,可她姑姥姥宁可抱着那些银元、蒙疆票和粮食,宁可每年给房东交几斗粮食也不用那些钱买房。姥姥用困惑的口气分析着说:“也许那个时候人们没有卖房的,人们穷的连锅都揭不开,房子几乎就是命根子(可见中国人其实不管在任何年代都是把房视为命根子的!),即便有不成气候的为了吸大烟卖房卖地但也是极个别,在溢水村还没听过有这种货呢。”又接着说:“也可能是姑姥姥和姑老爷刚结婚时就没打算在溢水村长久安家,虽置办了田地但可能打算等老了还回人家果子村去养老吧。”在姥姥被寄养到姑姥姥家时至于果子村还有没有房,姥姥几乎不清楚可能连太姥都不清楚,那个时代的孩子绝大多数不会像现在孩子求知欲那么强,那时的人可能只要吃饱能继续活着就心满意足了,不会像现在孩子向长辈刨根问底,连自己怎么来到地球上的都要弄个明白。在丈夫离开后姥姥的姑姥姥仍然是租住在那个大杂院里,且即便新中国成立后也未在溢水村买房,我的母亲倒是貌似靠猜测着能理解这位姥姥的姑姥姥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后也依然是租房而不买房的真实原因,她判断说:老人儿(方言指老太太)刚结婚时没买房,一是可能村里的确没有卖房的,再者可能的确是打算等老了和丈夫回果子村去生活养老。二是在丈夫离开后在那个靠男人生活的女人时代,老人儿一个女人能撑起家且还要养活一个侄女,能活着饿不死就很不错了,即便有些银元和蒙疆票估计是买不起,即便能买的起也不敢乱用这些钱,一个女人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也就这个姑姥姥从结婚到去世一直是租住在那个大杂院里。


姥姥

        在丈夫走后这个可能也就刚到四十岁的女人便坚强的承担起了一切事物,她花钱雇短工维持着丈夫之前给打拼下的那些良田。姥姥回忆着她母亲曾经给她讲述的当时和姑姑生活的经历:在姑父离开家后姑姑花钱再雇那些之前常给干活的同村或邻村的人时不仅工钱被刁难要求涨了几倍,且还有几个心怀不轨趁人之危的小人在秋收时常常对粮食动手脚,但即便这样收获到的粮食也依然能填满姑姑家的粮仓,也就娘俩的日子过的依旧是衣食无忧的,当然这和人口少可能也有关系。在丈夫刚离开的几年内这个姑姥姥仍然坚持不定时的会去果子村打理果园和出售果子,但由于年纪越来越大和赶上批斗“地富反坏右”的浪潮所以果子村的果园子被没收了,溢水村的很多田地也被收缴了。至于丈夫离开后婆家有没有人帮助打理果园子,婆家有没有人和来往都一无所知,姥姥只从自己娘那里听过她姑姥姥的公婆死的很早,好像在他们结婚不久就去世了。

       丈夫走后,这个姑姥姥就和侄女娘俩相依为命的生活着,由于失去了唯一一个女儿再加上丈夫的离开,也就把太姥姥这个侄女一直当成自己闺女养着,一手把太姥拉扯大且给找了婆家。后来又收养了我姥姥,同样又养活到了嫁人,姥姥的父母之所以会把她送到这个姑姥姥家寄养一是自己家穷,她父亲我太姥爷的姊妹们都不和来往,只有母亲这个姑姑条件又好又和他们来往着,时常还会帮衬着他们家,二是姑姥姥年岁也大了又独自一人生活,可能觉得寄养去也能和老儿人做个伴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很幸运,我与一位相差八十岁的老人在世间能有十二年交叉的时光,而这十二年的朝夕相处,也是我幸福童年的重要构成元...
    幸福熊兔咖啡铺阅读 3,549评论 35 54
  • 有些故事,突然间就想起了,就像有些人,也会突然间想起。 总想不通为什么?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本是善良的人,为何命苦?...
    名书字华阅读 238评论 0 2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老先生怕他的茅屋被风吹走,心里慌慌的。 我的老屋也是摇摇欲坠,老父亲还住在里...
    吴春年阅读 1,351评论 20 22
  • “谁?” 只见一个盘发扎簪,眉羽硬朗,双眼有神,和嘴巴的微笑一起看上去,满脸都写着我无害一样。身席浅灰色长芾,手里...
    甯言十阅读 146评论 0 0
  • 汉玛克街中餐 十道肴花次第开,帅哥礼客举盘来。 餐前热茗先声暖,餐后冰糕甜点杯。 2017-12-27...
    琴台沙月阅读 260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