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日本知名料理生活家门仓多仁亚女士的系列书籍,非常有意思。这位女士妈妈是德国人,爸爸是日本人,在欧洲和亚洲都生活过,从她的书中能感受到德国和日本,西方和东方,完美结合的生活智慧。
在《无须断舍离的德国简单生活》中,作者分享了她与物品相处的原则,最喜欢以下几条:
花时间选择: 首先做到不勉强自己应付性地购买,要耐心等待与喜欢的物品的邂逅。
不过度增加物品: 拥有物品,就意味着要对其进行整理及管理,是件费心费神的事。
使用方法自成一统: 抛弃“必须这样使用"的想法,考虑自己最易上手的,便利的使用方法。
拥有物品不是生活全部: 生活中重要的东西并不仅限于自家物品。居家之外,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用心去体会,内心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喜悦。
作者认为,一个人周围的物品,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其主人的生活状态,生活经历。选择物品与选择"自己的人生",在某些方面是息息相通的吧。
无论生活在世界的哪个城市,无论房子是自己的还是租来的,作者都会把日子过得简单而精致。她会在家附近找到一条风景优美的小路每日散步。在欧洲就有提篮郊游的习惯,但苦于找不到一个重量合适的适合女性提着的野餐篮,一度与郊游渐行渐远。后来作者在日本的竹制品店里终于淘到了完美的野餐篮,她会配上茶壶茶杯,带上自己精心烹制的几碟小菜,开车出去“提篮郊游"。
刚过完的十一黄金周,同事们都在交流自己的旅游心得,自驾的说一上高速就堵住不动了,带孩子去知名旅游景点的也在吐槽上海迪士尼平均一个项目排四个小时,广州去长隆的地铁都瘫痪了。其实国人自古就有踏青郊游的风俗,而现在的旅游则成了某种程度的堵心事,我们有多少人还有和全家人“提篮郊游"的心境。
日子要过成诗,否则那叫凑合活着。大家说起来好像也都过得不错,但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内心就是生不出喜悦。作者在几本书中都提到了她的德国姥爷,老爷爷九十多岁了,经历过二战,破产,从无到有重建了自己的家,养大几个孩子。老奶奶去世十几年了,在独居的日子里老爷爷始终坚持控制自己持有的物品数量,用完务必放回原位的原则,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简单而有序。
不论西方东方,生活的智慧是一样的,还记得我奶奶也总是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每年春节从面食到饭菜,她一个人全包。现在我们的物质丰富了,但过日子的能力却基本退化成零,反而要向临国日本学习如何做家务,真是可叹。我们缺少的不是收纳能力,整理能力,而是发现生活中美好的能力,创造生活中美好的能力。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孩子也不是推脱的借口,要把日子过成诗还是凑合活着,是自己的选择,愿我们重拾生活力,开始每日都能心生喜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