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暗中资助穷女婿,彩礼钱已到手,女婿再次上门,女儿见到他就自杀了。
古时,清官鲁家有一子,名叫鲁学曾。与世交顾佥事家小女阿秀定下婚约。清官早亡,家道中落,没几过年,连吃饭都费劲了。
顾佥事见未来的女婿穷得叮当响,就想悔婚。夫人孟氏说:“鲁家虽然穷,但从小订下的婚事,咋能违约?”
顾佥事算计着说:“那就催他赶紧办,他拿不出来彩礼钱,自己就想悔婚了,还不算我抵赖。”
孟夫人又说:“咱家阿秀是个有主意的,她也不能答应。”
俩人就来到女儿房间,把她爸的缺德主意说给她听。阿秀仁义,说:“妇人之义,从一而终;婚姻论财,夷虏之道。你要这么欺贫爱富,我死也要保存名声。”
孟夫人见闺女要做贞洁烈女,心生一计:背地里地给穷女婿点钱做聘礼,赶紧把婚事办完。阿秀也同意这个办法。
这天,趁着顾佥事不在家,孟夫人让家里老园公偷偷把鲁公子请到后门相会。
老园公来到鲁学曾家,一看确实穷的可以。家里只有个烧火的白发婆婆在,说鲁学曾到他姑姑家借米去了。老园公把事情说给婆婆,让她快去找鲁公子。
鲁学曾心中欢喜,姑姑也替他高兴,催他赶紧去。但鲁学曾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就跟表兄梁尚宾借了一套。
梁尚宾是姑姑的独子,一个不守本分的主。刚新婚不久,娶的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田氏,长得漂亮,又通书达礼。因为长辈间情分,不得已嫁给梁尚宾这个蠢货。俩人不是同类,磕磕绊绊的过日子,各管各的事。
他听了表弟的事,心里进了坏水,答应说:“衣服是有的。只是今天不早了,去那边不一定什么状况,不如明天再去。” 又把传话的婆婆也扣下住了一晚。
鲁公子拿人手短,应承着哥哥住下来。
梁尚宾却换了身新衣服,背着公子,悄悄地奔顾佥事去了。
此时已日落西山,孟夫人见一黑影慌慌张张的走过来,便问:“是鲁公子么?”梁尚宾连忙鞠个躬应道:“在下正是。”
孟夫人把他引到内室,觉得这个人行为举止粗鲁俗气,但也没多想,还特事特办,叫阿秀出来相见。
夫人安排了一桌饭菜,见天已不早了,留假公子住了下来。接着拿出私房钱,约值百金,给了女儿,让她自己去拿给公子。
假公子感觉事情有蹊跷,特意没睡。到深夜里,果然有人来敲门。没想到是小姐捧着钱来了,明白了夫人的计划。接着俩人聊了起来,孤男寡女在一室,越聊越近乎,直聊到床上去了。
第二天一早,梁尚宾满意而归。边走边想:“白白骗了个宦家闺女,又得了钱,我太牛了。鲁学曾那,再拖他一天,等顾佥事回来了,他也不敢过去了,完美!”于是开始磨蹭时间。
到午后,梁尚宾才回到家,鲁公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从他借衣服。梁尚宾拖着说:“鞋子在修,明天才能穿上。” 鲁公子是真的人穷志短,无话可说又住了一晚。
隔天,鲁公子终于拿到了衣服,准备离开。梁尚宾跟着去送,说:“依我看,到那边不要听他们的说走后门,自轻自贱了自己,万一再被人暗算了,没个退路。”鲁公子只当表兄是好人,答应了下来。
鲁公子穿戴整齐,奔着来赴约。孟夫人见又来了个鲁公子,慌了神,细细盘问,又找来老园工对峙,恍然大悟。真的是“只因一着错,满盘都是空。”
阿秀悔不当初,送给鲁公子金钗二股,金钿一对,劝他另娶良缘,然后上吊而亡。
鲁公子恍恍惚惚回到家中,常常拿着金钗钿独自伤心。得空来到还借的衣服,把经过的事情说给了姑姑。
梁尚宾做贼心虚躲着没敢见,等他走了,出来问母亲表弟见面的事怎么样。母亲说:“小姐嗔怪他来迟三日,自缢而死。”
梁尚宾情不自禁叫了声:“啊呀,可惜好个标致小姐!”
母亲纳闷问:“你怎么见过小姐?”
梁尚宾看露馅了,把他的事说了出来。母亲大怒,狂骂了他一顿。
妻子田氏听到,也骂道:“你这个不仁不义之人,一定会又报应的,休想善终!”梁尚宾一听,动手开打,田氏气着回了娘家。
这鲁公子的姑姑一想到这个事,就气得不行,大病一场,一命呜呼了。田氏回来给婆婆奔丧,又跟梁尚宾大吵一架,气得梁尚宾一纸休书,结束了这段婚姻。
而另一边的顾佥事家,死了女儿就善罢甘休了吗?
并不是。只是因为这事是孟夫人策划的,到最后骗说女儿是担心悔婚自杀的,所以顾佥事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后来偶遇了老园丁,才知道当时鲁公子来过。顾佥事大怒,定要还女儿个清白,状告鲁学曾强奸致使闺女自杀。
可怜鲁学曾百口莫辩,屈打成招。
不过沉到谷底就有光明,他遇到了巡斥御史陈濂。陈御史发现鲁学曾案件有蹊跷,开始重审。最大的分歧是鲁学曾和老园公的口供不一致,顺藤摸瓜,问到了还有第三个人梁尚宾,但是没有证据。
御史推测梁尚宾极有可能是冒充的假公子,拿了钱一定会想办法销赃。于是,陈御史假扮作贩布人,找梁尚宾做生意,设计激他买货,果然见他拿出了首饰,正是孟夫人给他的。真相终于大白。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如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