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读书真正沾上点边也是最近几年的事,可能是前面当学生的时候把书读的无趣了,所以一直对读书有所芥蒂,总提不起我任何兴趣,感觉少了点什么。毕业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试图重拾书本,看看能否解解工作生活中的乏。却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开始买了一本自己感觉打的上眼的书,看看自己能不能够坚持读完,当然,也极大可能会发生索性把它扔在一旁扩充书架的半调子事情。毕竟在阅读这件事上,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个清楚的认识的。还好结果是能够接受的,除了全程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外,至少没让以上说的半调子事儿发生。总结一下,那是本不好的书,至少对我来说无趣、无味,然后没有一点作用。对其他朋友就不一定了,可能乐在其中,要不然怎么会在畅销书榜上被我一眼打上。不过也有所收获和启示,就是读书不见得就是件好事,关键看读的什么书,至少读完一本书,多少得对自己有点作用吧,这样就算值当了,后面又接连入手了几本合心意的书,又恰好没发生那半调子的事儿,原来一本厚厚的书,真正读进去了,结果也就是为了那三两句话,然后突然觉得那些话字字如金,感觉就像你面前放着几万块金子,最后发现除了几个真的,其余都是假的,但你却会为这几个真的金子感到知足,值当。假如真如我所愿,把一本书直接浓缩成精华,呈现在我的面前,那不又回到了无味、无趣了。
一本好书,应该是有味、有趣、有思想的,更值得细细品味或者推敲,然后得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真金子、假金子,自己得会去分辨,取舍,也就规范出了自己要阅读的范畴,言情小说、漫画图书、过于理论性和装深沉的或者有随时潮嫌疑,功利性强的不读。最好先“瞧上了”写书的人,再去读他的书
旧的问题得到解惑,新的问题也就来了。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找不着北了,罪魁祸首就是读书,它使我整天晕头转向,就像得了眩晕症一般,晚上作息,脑子里也成了裹毛线。
每一本书都可能承载着一位学者的思想和生活经验、认识。各有不同,各有说法,最后成了读的越多,思绪越乱,到底谁是谁非,我想可能是怕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不小心潜入脑子里,得逞后便可以肆意妄为的把我脑子吞噬掉,想想都后怕。我的思想被入侵了,不再纯粹的是我了,那家伙肯定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我,我可能会慢慢无趣了。这是生活的意义所在,理智而自我的活着,这么说,我干脆也没有了生活。但事实上我是相对乐观积极一些的,因为目前看来我并没有让那家伙得逞。
所以眼下,我选择理智的去阅读,尽量不被里面的东西带走。我认为这是读书的关键部分,事关思想的大事儿。
以上是我近年跟书打交道所认真纠结过的问题,还好理清了头绪,书目前读的不多,但是本本有收获,估计现在那种半调子的事儿不会再发生在我身上了,这也算一种进步,至于之后自己还会纠结到什么,只有看看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