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性
互联网普及和下沉到小城镇,用户开始接受智能手机、微信、快手、网购等,但现有电商平台忽视低消费人群,为拼多多的出现和推广提供前提条件。
2. 目标用户
3-6线乡镇用户,价格敏感,对品质的要求低,在商品能够满足核心需求的基础上,追求低价。
但这类用户的消费习惯是因为低收入,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等,没有机会接触更好的产品?
3. 产品功能
与其他电商的模式相比,拼团和砍价功能最具有独特性。
砍价免费拿:用户发起砍价,邀请好友需要下载App并注册帮忙砍价,规定时间内砍到0元,用户免费获得该商品。——基于社交关系的砍价模式,自传播效率高。但帮忙砍价成本高,可能造成用户反感。
熟客免单:用户邀请好友拼单,4人为团,组团成功,4人均免费获得商品。——平衡了砍价免费拿模式中只帮忙砍价用户的心态。
多多果园:种树成功即可获得水果,种树需要浇水,水滴通过分享、邀请好友、浏览商品、拼单成功获得。——有分享传播功能。有趣味性,和完整的任务体系,增加用户粘性,刺激用户浏览、消费。非常有效的激励措施,可获得真实的奖励。
分享机制:可分享给三个群/好友。——排除了分享只给文件助手的可能。分享后,其他用户打开分享,会产生额外激励。——提升推广效果。
没有购物车:拼团模式并不需要。购物车模拟的是线下大型商场的购物场景,三四线用户高频购物场景的小卖铺并没有购物车的概念,会增加这类用户的学习成本。
拼团时先填写地址,而不是拼团成功后再填写地址。——增加用户的参与感。
4. 运营模式
游戏式运营:拼团的形式,为没有明确购物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多购买的契机。
制造爆品:由用户决定爆品
5. 商业模式
C2M:拼团的形式,给生产厂商确定的需求,按需生产,减少库存周转、物流和多层经销的费用,降低成本,能给用户更低的价格。拼多多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帮着去形成和提交联名订单的平台,本质上这是用需求侧去推动供给侧的效率提升,进而带来整个商业体系的更高效率。
6. 问题: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
中国的收入水平不平均,无法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对于低消费人群,通过拼多多接触到了新的消费形式和种类更多、价格更低的产品,是一种消费升级。
同时对于大城市高消费人群,消费的增长与收入的增长不成比例,导致日渐追求性价比,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消费降级。
7.思考
拼多多将很多隐晦存在的不合理现象铺展到台面上和公众的视野中,虽然这些问题并不是拼多多的出现导致的,引发了低消费和高消费的矛盾点。
如果拼多多要和当初的淘宝一样,选择提升产品质量,那必定会提升价格,也将会失去被价格吸引的这批用户,也必将给下一个拼多多提供机会。
但是它为低消费人群提供了一个机会,接触电商和更高质量商品的渠道,这批用户的消费水平是否也会随之提升?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不平等的现状,只要大众的消费水平存在差距过大的情况,就必然会出现更适合低消费人群和更适合高消费人群的两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