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倾听者模型,我来分享一个应用场景——刚入职后的社交
首先,检查模型边界:你刚进入一个新的职场,和新同事之间彼此都还不熟悉,缺乏信任基础,短时间内还不能提供实质性帮助,但是后续有沟通合作的需要,所以需要快速建立信任——符合定义。
其次,我们逐一套用模型。
1. 击碎抽象,回到具体事件。
这是在教我们降低谈话门槛。日常交流很容易陷入抽象定义,比如:“这家公司怎么样?”“XXX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要求对方对整体做一个抽象总结,不容易打开话题,并且很容易因为大家还不熟悉而避免讲出真实想法。
比较好的问答是下切式问法:“公司会组织什么活动吗?”“和XX老板聚餐时候都会聊些什么?”这样具体的问题很容易打开局面,让话题活络起来,并且避开敏感,不容易被排斥。
2. 穿越话语,关注潜台词
谈话中除了关注对方的表面语句,还要听到对方的语气,对方的情绪,抓住潜台词。
比如,对方说:“我们每天正常晚上5点下班 ,但这段时间几乎没有9点下班过!”这句话除了介绍工作时间,还传达了谈话人的情绪,即对加班的不满。这时候如果你能抓住这个情绪,给对方一个反馈,就会拉近双方的距离,比如:“天啊,这么辛苦,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任务交给你们?”这样对方很容易打开话匣子,讲述更多关于加班的细节。
3.击破防御,唤醒责任
如果初次聊天陷入僵局,主动坦白自己不善于沟通,很尴尬,也会帮助缓解氛围,拉回聊天。如:“哎呀,你不说话了我好紧张啊,都不知道该和你聊什么了”就是个好方式。
非常好用的工具,在生活中就可以迅速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