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期待,都带有我深深的无奈。
比较,在中国的家庭是万分常见的,我们常常能听到父母在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或是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被拿去教育。可是否有人问过我们愿不愿意被比较?
不可否认,比较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对比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不会进步。但我们为什么我们没有选择和谁比较的权力?父母总是让我们和班上学习最好的比,或是年级,甚至全校。我们总在被迫去比较。当你和比自己好的人去比较,内心总会收到挫折,虽然总是事后告诉自己不能气馁,我要继续努力,迟早有一天会超越别人,可在比较过程中的我们是痛的,在碰撞后发现自己破碎了的那一刻是痛彻心扉的。
我们常常拿自己和自己比较,告诉自己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那么就可以了。可人类是社会型动物,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只能在社会的洪流中不断的浮沉,有些比较,是无法避免且不可选择的。
正应为这些无可避免的比较,父母对我们产生了期待。希望我们在一次次的比较中脱颖而出,最终成功。我们是能够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的,毕竟未来的我们也会为人父母,那时的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是在茫茫人海中崭露头角的,而不是庸庸碌碌的。
可孩子所背负的是什么?是父母的期待吗?不,是所有长辈的期待,包括老师,家长,朋友,手足...还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次的期末考试我考了两个99,可当我回家的时候被问及成绩时,早有亲戚替我说“翔翔肯定时双百呀,这还用问的吗”,我笑着点点头,心中有着些许无奈。上了高中,身边的同学都是各个初中的尖子生,资质平庸的我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可以挤在最前列的那一撮。记得高三的那年,饭间谈论成绩,他说:“这三年你从来没让我满意过”。那一刻我放下了筷子,回到房间默默流泪。我内心大声哭诉,三年的时间我也在默默进步,虽然不是最好,但好歹也算中上,这也是我努力付出的结果,就被你这么一句话给否定了。后来的后来,我看见一句话——“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是的,父亲对我的期望是巨大的,年轻时候的他早早的就离开学校来到社会摸爬滚打,他满心的希望我不走他的老路,能出人头地,有地位,受人尊敬。当年的他也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可家中的变故让他早早的离开了学校。我的身上承载了他当年未完成的理想,而我从小生活在他的羽翼保护下,也注定被他注满了期待。
我时常在想我好好学习是为了什么,每当他跟我说我学习不是为了他的时候,我内心都在无声的质问,真的一丝都没有吗?
还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初中生写的遗书,他控诉了父母对他的严格,父母却从未关心过他的感受。明明他都已经做的很好了,可他的父母却仍不满足他的成绩。我们能说他的父母是错的吗?只能说亲子之间未能好好沟通吧,毕竟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被众人所理解的,也是被人们所认同的。
现实就是如此,我们不是孤身一人,总有无可避免的期待在注视着我们。面对期待,我们只有拼命去做到最好,最后没有达到的你们,请默默告诉自己,因为期待,我们已做的比以前更好;感恩对我们充满期待的我们,他们是爱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