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五点二十,老成到点起床。送孩子上学后,继续看古代文学。昨天连续写了两篇作业,“白日梦”和“缅怀琼瑶女士”的文章。总数超过三千字了,今天有点想放松一下,随便看看书,上上网。明天再更。
老成看到网上一些评论,对琼瑶的生平褒贬不一。特别是感情生活方面,认为琼瑶的真实的生平比小说还要离奇。
人已逝去,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吧。这个社会也很无奈,作为公众知名人物,生活的任何一点细节,都可能被人用放大镜来看。惟愿逝者安息。
老成昨天一天都忙着写公众号文章,前天的日记没有来得及写完,老成努力回忆补上。特别是和老王对饮聊天的事情,回忆整理一下,感觉还有点意义,干脆再发布一篇。
晚饭,老成炖了一大碗猪肉白菜粉皮。还是忍不住再喝点,桌上还有半盘炒花生米,足够了。
老成想起小时候,村里有个喜欢喝酒的老人,每天都黑红的脸,经常到商店喝酒。
那时的商店叫“合作社”,在村子中心的大街旁,合作社大概有两间房子的面积,印象中比一般的房子要宽大一些。
那时的老成还是小成,小成的伯父是营业员。一条L型的水泥柜台,将室内隔成两部分,水泥台平面磨得精光溜滑。
伯父不忙的时候,经常站在柜台里面,双臂抱膀,支撑着趴在柜台上,这样可以减轻一大半腿的负担,算是休息了。
有闲着的人们过来聊天,也是这种姿势,趴在柜台的外侧;买东西的人们也是趴在柜台,支撑着身体尽量往里面看,选择货架上的日常用品。平滑的水泥台面,可能就是人们用手和胳膊这样打磨出来的。
小成那时需要踮起脚,眼睛才能超过台面。通常等着伯父给一块糖,然后跑掉。
水泥柜台的拐弯处,有两个口径大约50厘米的陶瓷大缸,被水泥台面密封在柜台里面,只有上面的缸沿高出台面。
上面用两个半圆的木盖盖住,一缸里面盛着酒,还有一缸是酱油。
每个盖子上面各放一个端子,也有叫“提子”的。就是一个圆形的杯子,加一个二尺长的把手,可以把酒或者酱油从缸里取出来,同时也起到量杯的作用。
取酒的端子是白铁皮的,看着比较清洁干净;取酱油的是木制的,还是竹制的,看不出来,因为被酱油浸泡的黑红,看着有点脏。
老成记得,那个老人在经常在合作社喝酒。有时一边和别人聊着天,也有时自己一个人。
端着一个半大的白瓷碗,只喝酒,不用任何下酒菜。
慢慢的一口一口品着喝。喝完一碗,再买。
伯父说:“再来一端子?差不多了吧?差不多就行了啊!”
老成记得小时候,经常发现这个老人醉卧在草垛旁,路旁。
老成小时候对经济生活条件没有概念,以为这个老人喝酒不吃菜肴,就是个人习惯爱好。
直到上班以后,一次,厂长老李和众人闲聊,说起原来物资匮乏年代的生活。
老李以喝酒为例,说:
“那个xxx,喜欢喝酒,但是没有酒肴,在锅底下烧个蚂蚱,就可以喝一顿酒。”
老李见众人的表情明显不相信,老李又举出yyy。
“喝酒时就着咸鸭蛋,用一根芦席篾子,一点一点挖着吃,一个咸鸭蛋可以喝一个星期的酒。”
周围一帮人发出更加不可思议的哄笑。
老成一直以为老李说的有点夸张。直到后来听郭德纲的相声,说了类似的故事,才相信老李说的事情可能是真的。
相声里的故事,说旧时候老北京的穷人上餐馆喝酒,买不起菜,自己在兜里带几粒小鹅卵石,拿店家免费的酱油、醋,调制一盘,喝一口酒,夹起鹅卵石放嘴里,用舌头转悠两圈,再吐出来。虽然穷,生活还是非常讲究。
通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老成却认为,艺术也会美化生活,现实的生活,有时无法直视,只能用艺术修饰一下。
想到这里,老成喝一口酒,夹起一颗花生米,在眼前看了两三秒钟,然后送到嘴里,慢慢的嚼碎,花生的馨香一下布满口腔,借着酒力散布全身。
老成感觉自己的生活有点奢侈了。
202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