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木笑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妙:“小时候看安徒生的童话,长大了就看王尔德的。”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只有9篇,但却赢得无数青睐,让其在童话领域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王尔德也因此被誉为“童话王子”,可是这位王子就仿佛是争论的代名词,不管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人生。2003年的时候,译林出版社出过一本《王尔德童话》,应该是大陆关于王尔德童话最好的版本之一,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及其他》和《石榴之屋》两个童话集都涵盖在内。十几年过去了,喜欢王尔德童话的年轻人如今都到了给自己孩子讲童话的时候,求学、恋爱、毕业、工作、娶妻、生子……如今回首《王尔德童话》,想到十几年来的过往,多少青涩变成了油滑,多少傲骨碎成了叹息,忆不完的江湖事,说不尽的王尔德。
有一则轶事,丘吉尔曾被问起,百年之后愿意和谁在天堂会面,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奥斯卡・王尔德。”王尔德是英伦才子放荡不羁的代表,是十九世纪最火的IP,他的身上具备了所有“网红”气质,才华、时尚、毒舌、话题……总之,在当时那个消息相对闭塞的年代,王尔德在传播学角度取得的地位,如果换算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的话,绝对是一个全球风靡的超级红人。如今王尔德已是英国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实际上他却是爱尔兰人,1854年10月16日生于都柏林。王尔德是个标准的“二代”,父亲是眼科耳科的知名专家,曾被委任为女王的常任眼科医生,因此获得爵位,家庭生活非常优渥,母亲是一位交游广泛的诗人,笔锋犀利,热衷参与社会活动,还喜欢打扮得离奇夸张,也许王尔德后来的穿衣和行为品味是遗传了母亲。王尔德的大半人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十分顺风顺水,甚至让人艳羡,小时候他被当成神童,能在半个小时里速读一部三卷册小说,然后准确描述出故事梗概。17岁的王尔德作为享有皇家学校奖的学生考入名校都柏林三一学院,20岁时又以全奖进入牛津大学。牛津成为王尔德一生美好的回忆,放浪形骸的王尔德是牛津大学的名人,一直在大学扮演异类,热衷聚会和社交的他却又在第二年毕业季突然学业爆发,他的诗作《拉芬纳》赢得了纽迪吉特奖――这项诗歌大奖上一次颁奖还是在1825年,并在学位考试中获罕见的双一等佳绩。
童话的产生是需要土壤的,就像《红楼梦》一类超凡出尘的作品需要之前的生命体验一样,王尔德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相信一种艺术性的生活,并成为一种具备强烈艺术感性品格的人,唯有如此的情怀才能孕育真正唯美的艺术品,不管是王尔德的童话,还是他的诗歌、戏剧还有小说。“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王尔德在他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这样说道,而他的童话也践行着这样的美学理念。
相信爱,将爱作为美的度量衡,是王尔德童话的一大艺术特色。在《夜莺与玫瑰》中,王尔德借夜莺之口道出了他对爱情的认识:“爱情真了不起,她比绿宝石更珍贵,比猫眼石更有价值,就算用珍珠石榴也无法买到她,因为她不是陈列于市集的商品,更不是用黄金珠宝可以衡量的。”王尔德笔下的夜莺坚信爱情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为了帮年轻人赢得爱情,她不惜用玫瑰的利刺扎进自己的胸膛来染红玫瑰,虽然夜莺也曾犹豫过:以死亡来换取爱情,这样的代价会不会太大了?可终究,它选择了死亡。在她眼中(或者说在王尔德眼中)爱情比生命更可贵。在夜莺将要死去的时候,她依旧不停的歌唱,歌唱那不朽的爱情,就连死亡也无法阻挡。这就是王尔德式的童话结局,几乎篇篇都是悲剧,结局都让人潸然泪下,这种凄美感让王尔德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更加震撼人心。
王尔德的童话在无限推崇爱的同时,更加入了一种对美的度量衡,即爱是美的,承载爱的心灵是否善良和富于同情心也决定着美。在《自私的巨人》里,当巨人拒绝让善良纯真的孩子来公园玩时,原本繁花盛开、鸟鸣蝶舞的花园被冰雪封冻了,春天、夏天、秋天再也不愿住进花园,只有冬天、北风、冰雹、寒霜和大雪等一干好友愉快的在花园里穿梭。后来巨人醒悟了,明白了只有善良的孩子才能让花园恢复原来的美丽,他拆掉高墙,让花园重新成为孩子们游戏的欢乐天堂。巨人说:“我虽有许多美丽的花,但孩子才是最美丽的花朵”,在王尔德的心中,善良的孩子们已经是一种意象,代表着一种美的度量。《小公主的女儿》里外表丑陋的小矮人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对鸟儿们很好,在寒冷的冬季,当树上的果子落尽,地面坚硬如铁,而狼群纷纷进城寻找食物的时候,他未曾淡忘这群可爱的朋友,无论自己的早餐如何匮乏,小矮人都会将他仅有的黑面包屑与鸟儿们一同分享。这多么像《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外表的丑和金子般的心形成了强烈的美学反差,让读者不由去深思美的内涵。
王尔德是形式主义的疯狂推崇者,这是唯美主义美学主张的必然外延,他在《谎言的腐朽》中说:“形式是一切,它是生命的奥秘”,其童话已经超越了体裁本身,对语言、形象、画面等形式美的追求完全比对的是成人标准,让其童话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小公主的生日》画面及其唯美:紫色的蝴蝶拍打着洒满金粉的翅膀,在花丛中婆娑起舞;小蜥蜴钻出墙壁的缝隙,躺在明朗的阳光下做日光浴;石榴受热开绽,露出了泛着血色的红心,就连在棚架上沿着阴暗拱廊向前、垂挂着累累果实的淡黄柠檬,也因灿烂的艳阳镀上了鲜明的色彩;玉兰树开出满树的球形花苞,让浓郁的香甜弥漫在空气中。《夜莺与玫瑰》中当夜莺快被玫瑰刺穿心脏时的话完全是莎士比亚式的抒情:“年轻人,快乐一点!快乐一点,你就可以得到一朵红玫瑰了。我要在月光下用音乐培养她,用心脏的鲜血来染红她。我不要你的任何回报,只希望你能做一个真正忠实的情人。因为不管哲学如何充满智慧,爱情却比它更有智慧;不管权势如何伟大,爱情却比它更伟大。爱情的羽翅和身体都像火焰一样灿烂璀璨。她的双唇如蜜糖一样甜美,她的气息就像乳香般馨美回溢。”在这样的意义上,童话,已经不再只属于孩子,王尔德将童话推向了更加广义的空间,虽然这样也许会备受争议,但谁让他是王尔德呢?
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莫过于《快乐王子》,被称为“近代英国文学的一大伟观”。《快乐王子》中的王子生前住在逍遥宫里,白天,他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晚上,他带领大家在大厅里跳舞。一生幸福快乐的王子,死后被塑成雕像,高耸在城市上空,他的心虽是铅做的,却因看清了城市里的肮脏与穷苦而充满悲悯之情。王子说:“我死后,他们把我安置在这么高的地方,以至于我看见了这城里的一切丑陋和苦难。虽然我的心是铅做的,可我还是忍不住哭泣。”这时,王子遇到了去南方过冬的小燕子,王子让小燕子成为自己的信使,让小燕子取下自己身上的红宝石、蓝宝石以及金片去接济穷人。最后,王子变得破损不堪,冬天也越来越近,善良的小燕子不肯离开已经瞎眼的王子,在亲吻了王子之后,它在寒冷中死去。就在此刻,雕像体内发出一声奇特的爆裂声,王子的那颗铅做的心裂成了两半。可是,等到王子成了人们眼里一尊丑陋的雕像时,他马上被人们无情地推倒,并扔进炉里熔化,他的一颗充满爱意的铅做的心,因为难以熔化而被工人随意扔在垃圾堆里……
《快乐王子》仿佛一则启示录,预示着王尔德跌宕起伏的人生和最终悲剧的结局。在《快乐王子》的原版中,“王子”与“燕子”用的都是单词“he”(男他),小燕子与王子告别时想要亲吻王子的手作为告别礼,而王子却以“我太爱你”为由让燕子亲吻了他的嘴唇,当燕子被寒冷的冬天冻死之际,王子的心也碎了,没有了爱,王子的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是的,这是王尔德自身感情的折射,在他的内心,爱是跨越性别的,王尔德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同性恋作家之一,并最终因此而遭遇悲剧。
节制是不幸的,适量就像顿普通的饭菜那么糟糕,过度才像一席盛宴那么尽兴。
——王尔德
在生活和情爱方面,王尔德确实是这样做的,他的张扬和反叛让他成为精英阶层永远的话题,他的自信和才华让他风靡整个欧洲甚至美国,这一路走来,想必王尔德自己也从未预料到命运会那样与他开尽玩笑,也不会想到自己最终会被现实扼住喉咙窒息致死。现在看王尔德的照片还是蛮上相的,但当年王尔德平平的相貌让嫉妒他的人紧紧抓为把柄,王尔德是大块头,一米九多的大个子,身体肥胖,走路大摇大摆,面色苍白,满脸雀斑,一口绿黑色的龅牙,但这并未妨碍王尔德成为时尚达人。13岁的王尔德就有了花花公子的品味,喜欢深红色与丁香色衬衫,配淡紫罗兰色领结,求学于牛津大学期间,他衣服上的格子总要比同学们大而显眼。1882年,王尔德到美国巡回演讲,不但送给了美国“乡巴佬”一个人尽皆知的警句――“除了天才,我别无他物需要申报”,而且还带去了拖到脚上的绿色长大衣、衣领和袖口饰有毛皮的高档套装、波兰式圆帽子、天蓝色领带等等。那个时候,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王尔德并不为过,即使在未有任何作品的1880年,王尔德就已经在伦敦社交圈崭露头角,结交了大批名人,甚至包括当时的威尔士亲王(相传两人还是情敌)。在1882年的美国之旅中,王尔德横跨13个州,行程近15000公里,引发了“王尔德现象”,王尔德甚至请了两位秘书,一位负责签名,一位负责应付向他索取头发的女粉丝,王尔德“成为在美国名气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人”。
把人分成好的与坏的是荒谬的,人要么迷人,要么乏味。
——王尔德
王尔德在情史上是惊世骇俗的,在维多利亚时代,同性恋情是“不敢让人知道其姓名的‘爱’”,是一种对人的名誉、经济和社会地位最具打击力的“罪名”之一。然而,1886年, 17岁的罗斯成为了王尔德的第一个同性情人,后来王尔德移情别恋,但罗斯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特别是在他人生最为黑暗的时刻――受审、入狱、去世。罗斯之后,王尔德频频寻觅和更换同性恋人,其数量之巨令人咋舌,其中就有约翰・格雷,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里就嵌藏着他的名字。当然,还有王尔德迷眼中的“红颜祸水”——侯爵之子“波西”,1892年,连续阅读《道林・格雷的画像》14遍的波西经人引荐认识了王尔德,二人旋即发展出了感情。波西是有名的公子哥脾气,急躁暴躁、骄横自私、挥金如土,但王尔德仍然为了他抛家弃子,还放弃了写作,最后却因为波西的幼稚和挑唆,与显贵在法庭上展开了不智的较量,终至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王尔德服刑期间,波西无影无踪,出狱后,在妻子与同性情人之间,王尔德最终还是选择了波西,而两人的再度复合持续了不过三个月,因为波西已经对没有光环的王尔德失去了兴趣。王尔德在这场同性之爱中的疯癫与不顾一切,让很多人无法理解,那更像是一场飞蛾扑火般的殉道,他要颠覆庸俗乏味的生活,因此就有评论家曾指出,王尔德的人生是诗,他殉的道是美之道。
平常的财宝会被偷走,而真正的财富则不会,你灵魂里无限珍贵的东西是无法被夺走的。
——王尔德
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在有情有义的前同性恋人罗斯的陪伴下离开了人世,英国唯美主义运动随之终结。唯美主义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反映现实,而是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唯美主义传到英国后,在王尔德等人的倡导下大放光彩,1889年,王尔德在著名的文艺论文《谎言的衰朽》中提出“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而艺术却是现实”。王尔德不会想到他用自己的创作,甚至个人生活方式宣扬的唯美主义更像是一则凄美的童话故事,就像他的《快乐王子》。王尔德在去世之前皈依了天主教,但“他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身体就溢出了液体,这些液体从耳朵、鼻子、嘴巴和其他窟窿中流出来。他的遗骸是非常可怕的。”(理查德•艾尔曼《奥斯卡•王尔德传》记述)
这样的尸体作为一位那样的王尔德的休止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然而那样的王尔德被现实碾压粉碎的事实更让人不忍直视。王尔德的童话就是他“灵魂里无限珍贵的东西”,他的一生虽然仅仅创作了九篇童话却凭此获得了世界级童话大师的声誉,甚至奠定了他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堪与安徒生、格林兄弟齐名的地位,足见其童话作品的文学价值之高。但事实上,王尔德的童话早已超出了单纯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范畴,是他永远不曾停息的“赤子之心”的折射。王尔德虽然叛逆张扬,但其个性并无攻击性,当时的人们评价他“异乎寻常地温和但热烈”,叶芝认为他是“天生的领袖,行动上的巨人,偏偏有永无穷尽的敏感和温柔”,曾经就有人写信感谢王尔德家保全了他们的房子,还有人在回忆录中提到某个寒冷的夜晚,他和王尔德走在切尔西街头,一个冷得发抖的乞丐过来搭讪,王尔德竟脱下大衣披在了乞丐的身上……
心是用来碎的。
——王尔德
在生命的最后两年,王尔德贫病交加、众叛亲离,他在巴黎街头经常拉住以往的熟人讨钱,也一直努力想要回到两个儿子身边,但是造化弄人,最终也没有成功。1899年,一位作家这样记述:在圣日耳曼大道上偶遇坐在一家咖啡馆旁的王尔德,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雨水倾斜在他身上,因为侍者急着要赶走这最后一位顾客,不仅将椅子堆放起来,还把遮雨篷也收了起来,而王尔德没法走人,他点了三四杯饮料,却又付不出钱来……
上世纪末,英国政府才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树立了王尔德雕像。几乎百年之前,王尔德辞世,被葬于巴黎一个不起眼的公墓,1909年,王尔德的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神秘女性挚友把他的墓迁往了著名的巴黎拉雪兹公墓,王尔德墓编号为89区83号,旁边安息着肖邦、莫里哀和巴尔扎克。王尔德墓不算豪华,石材质地也不奢侈,但就像王尔德生前一样,他的墓也是公墓中最为显眼的,因为他的墓碑上面印满了参观者的唇印,大红色、粉红色、玫瑰红色……唇印排列无序,大小不一,公墓工作人员虽然会定期清洗墓碑,去除不断增加的唇印,但这显然是一项徒劳的努力,每次洗过后不久,无数的唇印又会重新印在王尔德的墓碑上,墓基上总是摆放着写有各国文字的纸片、烟盒甚至地铁票,“亲爱的奥斯卡”是大家用的最多的称呼……
1888年4月12日,天气晴,阳光很好,人间四月天。一对儿父子在洒满阳光的客厅聊天,温暖惬意。
“爸爸,上次的王子还有夜莺的故事真好听啊……”
“宝贝,这次爸爸给你讲一个自私的巨人的故事,好么?”
儿子欢呼雀跃起来,高大的父亲开始娓娓道来……
“爸爸,你为什么哭了?”
“没什么,儿子,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让我流泪。”
王尔德如是说。
—END—